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文章资讯考试文库建筑类考试城市规划师试题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四及答案

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四及答案

    01-24 01:21:27    浏览次数: 817次    栏目:城市规划师试题

标签:历年城市规划师真题,http://www.deyou8.com 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四及答案,

第2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经济发达的国家正步入逆城市化阶段。从城市化的进程来看,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在衰退。逆城市化表现为小城市圈人口增长率超过大城市圈。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6:城市化;
    1.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运行机制: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3.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发达国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5.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点,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
    (1)主要指标法;(2)复合指标法;(3)年平均增长率外推法;(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5)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包括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及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第2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种群虽然由同种个体组成,但并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个体与种群各自具有既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的特征。个体生物的特征主要为:出生、生长、发育、衰老及死亡等;而种群特征则表现为: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社群关系和数量变化等。生物个体的特征是每一个体皆具备的,而种群的特征则是个体水平及层次上下具有、只有在组成种群以后才出现的新的特征。

考点:
第一章  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基本知识 ☆☆☆☆☆考点3:生态学研究内容;
    包括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的研究,生态因子及其作用的研究,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平衡的研究。
    生物圈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的交接界面所组成。生物圈为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所需能量。
    酸雨形成:燃烧释放的co2、so2、n2o、固体颗粒、重金属,排入环境。
    种群:指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
    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平衡阈值:生态平衡失调是外干扰大于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的结果和标志。不使生态系统丧失调节能力或未超过其恢复力的干扰及破坏作用的强度称之为"生态平衡阈值"。

第3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物质流类型包括自然流、货物流、人口流。自然流具有数量大、状态不稳定、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大的特征。货物流指为保证城市功能发挥的各种物质资料在城市中的各种状态的集中。人口流包括人口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4: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1.生产功能:生物生产、非生物生产。
    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过程。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大功能类群顺序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一次流过,不能循环逆转;能量沿生产者、消费者顺序逐级减少。
    能源结构是反映国家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是反映城市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的两个指标。
    3.物质循环: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物质流缺乏循环,物质循环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4.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即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之间的流动。

第3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出减少或预防环境影响的措施,有时还对建设项目的方案选择提出建议。

考点: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 ☆☆☆☆☆考点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1.概念
    是在一项人类活动未开始之前对它将来在各个时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与评估。
    2.目的
    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科学依据。
    3.原则、方法
    (1)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
    (2)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类比方法。
    4.报告书要求
    (1)建设项目一般情况;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意见。

第3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及其复合体的吸收,络合和沉淀作用。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1: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
    1.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
    气象因素:风和湍流、温度层结、逆温、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等。
    地理因素: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气温、气压、风向、风速。
    其他因素:污染物的性质或成分、污染物几何形态和排放方式、污染源强度和高度。
    2.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体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水体中的微生物。
    3.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
    土壤的性质、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的强弱,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强度、土壤酸碱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

第3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环境中的植物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截留粉尘、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长时间地、连续地净化大气,尤其是在大气中污染物影响范围广、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

考点:
第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   ☆☆☆☆考点5: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2.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3.强化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
    4.发展植物净化。

第34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不论哪种形式的楼梯均由梯段、平台、栏杆三部分组成。梯段是由踏面、踢面组成,是楼梯主要部分;每一段连续的梯段之间由平台连接,供人们休息之用,也称休息平台;栏杆起围护及安全作用。

考点:
第一章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考点14:楼梯;
    位置: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防火楼梯。主要楼梯常常位于建筑主要出入口附近或直接布置在主门厅内,成为视觉焦点,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同时也可增加门厅的气氛。一般考虑防火要求,两个楼梯之间距离不大于35m。
    形式:直跑楼梯、双跑楼梯、三跑楼梯、剪刀式楼梯和旋转楼梯。
    组成:梯段、休息平台和栏杆。其中楼段宽度,单股人流通行需900mm;两股人流通行为1100mm;三股人流通行为1500mm。休息平台宽度应不小于梯段宽。梯段长度踏步数不得少于3级,亦不得多于18级。

第3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选项a是按照层数的不同进行的分类,b是按照区位的不同进行的分类,c是按照性质的不同进行的分类,d是按照建造方式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