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历年城市规划师真题,http://www.deyou8.com
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四及答案,
第94题
试题答案:bd
试题解析:
提示:抽样调查的本质特点是以部分来说明或代表总体。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单位,搜集与它有关的一切资料,详细地描述和分析它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描述和分析它的内在与外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把它同类似的个案相比较而得出结论的过程。任何一种现象,如果用来当作研究单位或中心对象都可以称为个案。个案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甚至一件事情。每个个案有许多特殊之处,因此个案调查代表性差。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考点1:城市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根据调查涉及的范围和对象,调查类型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确定研究的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3.收集资料方法
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件法。其中问卷法是现代城市社会学调查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有两种类型,开放型问卷、封闭型问卷。
4.经验研究法
主要有社会观察法、社会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其中社会实验法是迄今为止最严密、最科学的经济研究法。
5.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社会因素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功能分析法。
(2)社会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和说明性分析。统计量包括:频数、频率、公数值、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
第95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有很强的人为性,人工控制与人工作用对它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使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发生人工化变化,而且人工技术物质也改变了原有的形态、结构,也包括其自身的营养结构。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3: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1.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反映在系统的组成成分、系统的生态关系网络、生态位、系统的功能、调控机制、系统的演替等方面。
2.人为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的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其变化规律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对人类自身有较大影响。
3.不完整性:缺乏分解者,生产者数量少。
4.开放性:对外部系统有依赖性、辐射性及开放层次性。
5.高"质量"性:其构成要素的空间的集中性与其表现形式的高层次性。
6.复杂性:是一个迅速发展和变化的复合人工系统及功能高度综合的系统。
7.脆弱性:需靠外力才能维持,破坏了一定的自然调节机能,食物链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营养关系倒置是不稳定系统。
第96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次级生产过程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质进行建造自身和繁衍后代的过程,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次级生产即城市居民维持生命、繁衍后代的过程。
考点:
第二章 城市生态系统 ☆☆☆☆☆考点4: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1.生产功能:生物生产、非生物生产。
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过程。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大功能类群顺序流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一次流过,不能循环逆转;能量沿生产者、消费者顺序逐级减少。
能源结构是反映国家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是反映城市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的两个指标。
3.物质循环:城市生态系统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既有输入又有输出,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物质流缺乏循环,物质循环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4.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即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之间的流动。
第97题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基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综合评价、论证和选择最佳方案,使之达到合理布局并减少有害影响。其报告书内容除选项abc外,还包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意见。
考点: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 ☆☆☆☆☆考点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1.概念
是在一项人类活动未开始之前对它将来在各个时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与评估。
2.目的
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科学依据。
3.原则、方法
(1)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
(2)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类比方法。
4.报告书要求
(1)建设项目一般情况;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可行性技术经济论证意见。
第98题
试题答案:abd
试题解析:
提示:等级由高到低的次序: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开间:十一间、九间、七间、五间、三间;色彩:黄、赤、绿、青、蓝、黑、灰。
考点:
第六章 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考点6: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及表现形式;
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
1.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北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
2.开间:清代最高为11间,依次为9、7、5、3间;
3.色彩:由高到低为黄、赤、绿、青、蓝、黑、灰。
第99题
试题答案:abe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选择与组合取决于道路的性质、等级和功能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环境和工程设施等方面要求。其基本原则除选项abe外,还要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布置,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要求,要与沿路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布置要求相协调,考虑现有道路改建工程措施与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的结合。
考点:
第一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考点12:道路横断面形式选择与组合原则;
1.符合城市道路系统对道路的性质、等级和红线宽度等要求;
2.满足交通畅顺和安全要求;
3.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布置;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5.与沿线建筑、公用设施布置相协调;
6.考虑现状措施;
7.注意节省建设投资,节约城市用地。
第100题
试题答案:abef
试题解析:
提示:基础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连同基础重量传递给地基;墙体是竖向围护构件,又是承受屋顶、楼面传来的荷载;楼面是一分隔上下层的水平承重构件;地面相当于最底层楼面,分隔土层与底层,也属承重构件。
考点:
第五章 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基本知识 ☆☆☆☆☆考点3:建筑构造基本知识;
1.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应了解以下概念:
(1)建筑模数;
(2)基本模数;
(3)扩大模数;
(4)分模数;
(5)模数数列。
2.民用建筑组成构件
竖向的基础、墙体、门、窗,水平的屋顶、楼面、地面,交通联系的楼梯组成了"8大构件"。
3.影响构造的外因
(1)外力作用;
(2)自然气候;
(3)各种人为因素。
4.构造方法
(1)防水构造:涉及地下室及屋顶。
(2)防潮构造:涉及勒脚与底层铺地、地面、地下室。
(3)保温构造:室内采暖气温一般为16~20℃。
(4)隔热构造:采用浅色光洁外饰面;采用遮阳--通风构造;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绿化植被隔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