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历年城市规划师真题,http://www.deyou8.com
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四及答案,
地下敷设分为有沟和无沟两敷设方式。有沟敷设又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3种。通行地沟净高不低于1.8m,宽度不应小于0.7m;半通行地沟净高为1.4m,宽度宽为0.5~0.7m;不通行地沟也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敷设方式。沟底应小于0.002的坡度,每隔50~70m需设置一个检查井。
第19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宜大于200m。
考点:
第八章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考点10:防空工程布局;
注意面上分散、点上集中,应有重点地组成集团或群体,便于开发利用,便于连通。
第20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人员掩体应以就地分散掩蔽为原则。
考点:
第八章 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 ☆☆☆考点8:城市防空系统工程规划原则;
1.提高防空工程的数量与质量;
2.突出防空工程的防护重点;
3.以就近分散掩蔽代替集中掩蔽;
4.加强防空工事间的连通;
5.综合利用城市地下设施。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贯彻统一规则、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考虑防灾和人民防空等需要。地下工程应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允许建设单位对其投资开发建设的地下工程自营或依法进行转让、租赁。
第2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当管线与铁路或道路交叉时应为正交。在困难情况下,其交叉角不宜小于45°。
考点:
第九章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考点2: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符合以下规定;
1.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
2.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
3.选择良好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进行布置;
4.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轨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性工程协调配合。其中减少与道路及干管交叉,困难情况下,交叉角不宜小于45°;
5. 当工程管线竖向布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让主干管;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新建的让现有的;临时性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少、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不方便的。
第2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确定主、次道路交叉点、转折点、控制标高、道路的长度和坡度等技术要素是分区规划阶段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内容。
考点:
第十章 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考点5: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内容:
1.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范围的全部地段的排水方向;
2.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的标高和它们的坡度、长度;
3.初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规划控制标高;
4.补充与调整其它用地控制标高。
第2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某些多媒体的信息,如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也可作为要素的属性查询、表达。
考点: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考点2: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gis,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性技术,是关于空间信息储存、查询、分析、表达的工具。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目前已有广泛的应用。
gis技术由4个部分组成:信息获取与数据输入;数据储存与管理;数据查询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
gis系统处理的数据有两大类:第一空间数据或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第二类称属性数据或文字数据、非空间数据。
gis系统在工程设计方面功能薄弱,但很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cad技术也可以处理空间、属性、以致多媒体数据,但不适用于空间查询、空间分析。
第2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目前以城市住房改革措施的基本思路有三点:推行住宅公积金制度;公有住宅租金改革;出售公有住房。
考点:
第二章 供需理论及其应用 ☆☆☆☆☆考点3:城市住房市场;
住房市场的特性是短期内供给非常缺乏,住房需求方面影响的重要因素有家族的收入、家庭人口的构成。
第2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城市的交通、商业、工业、居住、绿地等的存在和发展互为纵向和横向的外部条件。
考点:
第三章 外部性问题 ☆☆☆☆☆考点1:外部性经济的概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源自经济活动的聚集效益,即生产力和各项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自的外部经济效果。外部效果问题也就是项目经济的"外淑性",即为了自身目标而努力的人和部门,在努力的过程中或由于努力的结果而使社会得到意外的收益,或给他人或其他部门带来麻烦和损害的现象。这种正的或负的效果一般不会计入前者的费用或效益,因此这种结果是外部性经济问题。
外部性经济的正效果是城市产生、扩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城市地域向中心递增,而在城市外围则逐渐减弱,这种空间上的序列变化体现为城市土地的级差效益。
第2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政府和部门是它的法规制度者但不是它的经营者。
考点:
第五章 城市公共经济问题 ☆☆☆☆考点4:城市基础设施;
1.特性:服务的公共性与社会性;效益的内部性与外部性;需求的周期性与供给的连续性。
2.存在问题:经营效益不佳,维修不足,资金匮乏,不适应用户需求。
3.原因:经营机制、激励机制、价格机制不合理、不配套。
4.改革:公司化;对存在自然垄断条件的专有服务的提供权进行时限性竞争投标;确立保证收支平衡的定价目标,收取的费用要满足经营和维修要求,为公用事业的财务独立创造条件;在基础设施维护工作和需要标准化的专业性服务时,还可以使用服务承包的方式。
第27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城市化研究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效果与问题、城市化水平预测、各国和各地区城市化对比研究等。
考点: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考点6:城市化;
1.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运行机制: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3.类型: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都开始趋于下降,对世界未来城市化速度的过高估计正在得到修正。发达国家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50%,世界城市化水平1980年39.4%,预计2010年将达到51.8%;70年代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5.当代中国城市化特征: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自上而上的城市化特点,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区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
(1)主要指标法;(2)复合指标法;(3)年平均增长率外推法;(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5)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包括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及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