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历年城市规划师真题,http://www.deyou8.com
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试卷四及答案,
多光谱扫描仪(mss):图像为4个通道,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约为79m×79m;
专题制图仪(tm):通道数7,热通道tm6分辨率为120m×120m,tm1、tm2、tm3、tm4、tm5、tm7分辨率均为30m×30m;
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hrv):有4个通道,分别对应于黄、红、近红外波段和全色波段,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0m×10m,其余三个波段均为20m×20m,可制作1:50000~1:100000城市地形图。一张hrv图可包揽一般的大城市。
第5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图像增强是通过光学的或数学计算的方法对图像进行若干处理,以突出显示我们所感兴趣的地物信息或其他空间信息,提高图像的可解译性。
考点:
第四章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考点6:遥感图像解译;
几何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获取信息的时间为衡量遥感信息质量的主要指标。解译遥感图像就是判读图像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物体和物体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城市规划行业的判读图像解译以目视为主、计算机判读为辅,需要相当的经验。一般来说,经过解译的、数字化的遥感信息才可作为gis的数据库。
建筑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影像上:石棉瓦呈灰白色,沥青粉砂呈浅灰色,水泥平顶呈灰色,铁皮呈灰黑色。
道路:水泥路呈灰白色,土路、沥青路灰一些。近红外图像十分明亮。
水体:彩红外航片呈黑色,有机物含量大的重污染水体呈黑色。热红外图像上呈亮色调。
植被:彩红外航片呈红色调。
第56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在技术不变或在技术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先是引起投资收益率升高,升高至一定程度后,边际产出变化不大,但边际成本将明显上升,边际投资收益率就会开始下降。
考点:
第四章 城市土地经济问题 ☆☆☆☆☆考点2:土地的经济特征;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具有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等自然特征。
经济特征:稀缺性、边际效益递减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区位的效益性。
第5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其《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指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不是产值的绝对水平,也不是人均的产值,也不是资本存量的增长,而是经济中制造业部门的若干产业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3.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需求指向理论、供给基础理论。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二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的路径方面,经济高度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产业形态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而完成由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5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产业成长阶段论根据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农业化、工业化、后工业化三大时期。农业化社会--第一产业占gnp比重高于第二、三产业;工业化社会--第二产业占gnp比重高于第一。三产业;后工业化社会--第三产业占gnp比重高于第一、二产业。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3.经济增长机制,城市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一样,表现为实物、价格、人口的增长三个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理论:需求指向理论、供给基础理论。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二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增长的路径方面,经济高度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使产业形态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而完成由资本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5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产业结构演进论划分的经济发展时期是传统结构阶段。二元结构时期、复合结构阶段、先进技术主导结构阶段及高度化结构阶段。高度化结构阶段是以完善的高技术体系为标志的。
考点:
第六章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研究 ☆☆☆☆☆考点2:经济增长;
1.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
经济发展的含义广泛,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代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除了收入的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随农业比重的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货币表示的,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概括、最重要的指标。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或其价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指标,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人数增加而增长。
2.经济发展程度,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通常是通过工业化的测度来评价经济的总体发展程序。主要理论有:霍夫曼定理、工业发展阶段论、产业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演进论、罗斯托的"起飞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