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http://www.deyou8.com
人美北京课改版四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
1.构图,画面的黑白、疏密关系;
2.刻制方法;
3.印制方法;
4.修版。
学生独立创作与印制。
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展开辅导,引导学生解决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其完善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介绍版画签名的方式:
使学生了解版画小常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版画学习的兴趣。
版画作品通常以铅笔签名。1.版画张次如380即表示整套版为30张,这张为第3张;2.画题;3.制作年代;4.作者签名。
学生为自己的版画作品起名并签名。
1.他评: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自评:我运用的是什么方法表现的,最满意的是什么。
3.作品赠“知音”: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喜欢的同学。
通过作业展评,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评价,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同时,通过作品赠“知音”的活动,使学生体会版画自身的复数性特点。
整理画具,清洁环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画习惯。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版画,通过深人赏析,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黑白、疏密关系,可以使画面富有变化,产生一种韵律美,从而使艺术形象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同时,通过赏析提纲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评述,掌握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了其审美能力。
17、石膏浮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的浮雕艺术文化,了解浮雕艺术形式、特点及美感。
应会:学习石膏浮雕的制作方法,用石膏设计制作一块以十二生肖为表现题材的浮雕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情感,感受浮雕这一艺术形式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欣赏评述能力。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石膏浮雕的雕刻技法和艺术处理方法。
难点:雕刻中线条的处理、背景部分的处理技法、空间感的表现、平面与立体的结合。
学习材料:
1.学生自备生肖动物图片、文字等相关资料,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形象;刻刀、大钉子等雕刻工具。
2.教师准备
浮雕相关欣赏资料:浮雕作品、图片;多媒体课件;浮雕制作的工具材料刻刀、喷壶等;艺术处理的用具材料(给每组配备一份):水粉颜料、金粉、银粉自喷漆、板刷、毛笔、调色盘。鞋油、布等;石膏板每人一块。
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1.请各小组拿出浮雕作品,同学们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2.对,这种在平面上雕刻出凸凹起伏物象的艺术形式叫浮雕。
板书:浮雕
3.出示用多种媒材制作的浮雕作品:观察触摸这些浮雕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4.出示石膏板:今天我们学习用这种材料制作浮雕。
揭示课题。
板书:石膏(浮雕)
感知、体验,交流,回答。
上边的形象是凸凹不平的,好像是用刀刻出来的……
观察感知,回答问题。
玉石、木头、金属、石膏、彩纸……
初步感知浮雕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了解用来雕刻浮雕的材质多种多样。
1.放课件边欣赏图片边讲解,浮雕雕刻的主要形式: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透雕(楼空雕)。
2.欣赏《昭陵六骏》之———《青雅》图片。简介它的历史。
欣赏学习。
了解浮雕雕刻的主要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情感。
3.研究讨论书中范作及学生作品:是用什么雕刻形式雕刻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怎样?(教师提示)
4.直观示范石膏浮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注意:用刻刀时要注意安全。
5.课件演示艺术效果的制作处理:
仿金属(铜、不锈钢)、仿大理石、仿篆刻等。
6.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处理主体与背景才能够使作品更好看?
小组研讨交流并回答:楼空雕、浅浮雕、线刻……;用写实的手法、装饰的手法、卡通的手法……
直观感知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
加深了解雕刻形式及手法风格的不同。
学习浮雕的制作方法。
学习艺术效果的处理方法。
1.布置作业:用石膏设计制作一块以十二生肖为题材的浮雕作品。
要求:构思,选择适合的生肖图案;构图,铅笔起稿大小要合适,不能太小;雕刻时可尝试多种技法,但要注意安全;艺术效果处理时要选择与雕刻风格协调的处理方法,注意卫生。
2.教师辅导。
学生倾听、构思。
学生设计制作。
明确作业要求。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体验创作的乐趣。
1.将作品放到展台上,展示、交流、评价。
2.教师小结。
学生自由谈创作体会,欣赏同伴作品,互相交流。
欣赏中学习,交流中提高。
放课件展示:中国传统的浮雕艺术——洛阳龙门石窟、寿山石雕等。
欣赏学习。
开阔视野,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通过欣赏,了解了浮雕的美,评述一幅幅作品,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情感,感受浮雕这一艺术形式的美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欣赏评述能力。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习惯。
19、我身边的壁画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1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身边壁画的表现形式和材质特点,使学生学会欣赏壁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壁画,提高审美感受。
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古老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壁画造型表现特点及材质类型,感受壁画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欣赏壁画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答题卡 明信片
学生用具:美术书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法海寺壁画
问题:看看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哪里?注意观察录像中的内容表现的是什么?
播放录像 学生观察
这就是石景山模式口地区翠微山下的法海寺内的壁画,壁画绘制在大殿中的墙壁上,壁画的面积长达236.7平方米。壁画内容全部是佛教世界中的景物。它闻名世界、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壁画,距今已有5百多年的历史了。 录像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引发民族自豪感
解决教学重点画的方法
了解方法后利用问题卡引导学生自己欣赏
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总结能力
了解壁画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价值
教学扩展 下面我们近距离细致的观察一下法海寺壁画中的部分内容并回答问题(困)
刚才我们欣赏了身边古老的壁画,法海寺壁画采用中国画传统的绘画手段精细的描绘出画面内容。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幅北魏时期的壁画,对比看一下这幅画和法海寺壁画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小节:刚才我们了解了身边古老的壁画,法海寺壁画采用中国画传统的绘画手段精细的描绘出画面内容。而北魏时期的壁画是采用了色块来表现绘画内容的。所以这两幅壁画各千秋,都生动的表现出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