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学习石膏版画的知识,了解石膏版画的特点。
应会:初步掌握石膏版画的制作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石膏版画制作方法的学习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石膏版画的制作方法。
难点:正确处理版面的黑白、疏密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问:老师这里有一份美术资料,想发给大家人手一份来学习,但现在只有一份,应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并回答:
复印、打印等等。
问:现在我们有了先进的设备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时间倒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古代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一本书有许多人需要,怎么办?
学生思考并回答:
抄写、刻版印刷等。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了解版画与印刷的关系,了解版画最初的功用,并欣赏一些中外早期版画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绘画艺术中有一种形式就与印刷术有密切的关系,它就是版圆。
结合图片介绍:早期的版画大多为书籍中的插图。如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是举世闻名的唐代《金刚经》中的卷首图,作于公元868年;明代陈洪缓所画的《水洗叶子》木刻插图,以线造型为主。15世纪,德国画家丢勒将人体解剖学、透视法等运用于木刻版画中,作品《四骑士》空间感极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版画形式——石膏版画。
明确学习主题。
小组讨论:看课本上的图片,说说石膏版画的制作方法。
1.起稿:在石膏板上直接用铅笔起稿。
2.刻制:用刀具或其他工具进行刻制。
3.滚墨:在版面上均匀地滚上油墨。
4.印制:选择一张比版面略大的宣纸盖在其上面,在纸背用手(或布拓)擦刷印取画面。
教师根据学生所述进行纠正,并重点示范雕刀的使用方法。
学生反馈制作方法。
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发现石膏版画的制作方法,以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出示线条造型与块面造型两类石膏版画作品,以及尖(或针)笔类工具与雕刀类工具。
学生根据两类作品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工具,并说明原因:
一类主要以线进行造型表现,可用尖笔、针笔等工具在版材上直接刻划线条或痕迹;另
一类主要以块面进行造型表现,运用刀具进行刻制。
使学生初步认识石膏版画的两种表现形式,并了解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刻制,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是运用两种不同手法创作的版画作品——阴刻与阳刻。
出示两幅线造型版画作品,一幅线感强,一幅线感弱。
分析、比较哪幅更好,为什么。
各小组根据赏析提纲对教材中的版画作品《林间》进行讨论与交
流。
1.描述:画中所描绘的事物有哪些?画中的松鼠正在做什么?
2.分析:根据画面的表现你仿佛可以听到哪些声音?试着找出画面中黑、白、灰三个层次,这样表现有什么作用?
3.解释:作品为什么取名“林间”?作者想借此画传达什么意境?
4.判断:请你用成语来形容作品给人的感受。
通过深人赏析,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黑白、疏密关系,可以使画面富有变化,产生一种韵律美,从而使艺术形象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同时,通过赏析提纲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评述,掌握欣赏评述的方法,以提高其审美能力。
设计并制作完成一幅石膏版画。第一节课起稿,第二节课刻版、印制。
明确作业要求及任务。
教师个别辅导:(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