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1课时
时间:11月22日 第十三周 星期四
教学过程:
辅导上网。
学生查看校园网有关二方连续图案的网页内容,自主探究相关内容的知识,并通过校园网的BBS论坛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式学习,搜集有关介绍二方连续图案的文字和图片,加以学习和整理,并通过BBS论坛与其他学生进行知识和问题的交流。
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式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教学的难点问题。
组织学生汇报自己通过网上学习获得的知识,如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成形式,有什么新的想法及生活中的应用等。
汇报学习成果,对二方连续图案的概念和它的构成形式进行总结,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
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和网络合作学习,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加深对二方连续图案的了解。
指导学生电脑操作的方法:(困)
1.复习插图图片的方法。
2.指导学生学会简单的处理图片的方法(可以结合Windows图画工具进行图像处理)。
学生进行学习与
实践练习活动。
提高学生电
脑操作能力。
布置实践活动的内容。
设计或利用一个单独纹样进行二方连续图案的创作,为我们班的板报或中队小报设计美丽的花边。
根据作业要求,在电脑上设计一个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的花边。
明确作业要求,以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个别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自己设计或从老师提供的资源中选择一个单独纹样进行二方连续图案的创作活动。
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使他们顺利完成作业。
小结。
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通过BBS填写问卷(内容可以是二方连续图案的定义、有几种组织构成形式、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知识等等)。
学生说说对作品的感受,如图形、颜色、排列方式等。再次感受二方连续图案带给生活的美感。通过BBS填写问卷。
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评和自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反馈所学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自信心。
教学反思:学生能利用电脑软件的复制粘贴功能,进行二方连续图案的设计。
14、笔墨游戏——荷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1)用水和墨在生宣纸上能调出焦、浓、重、淡、清等深浅不同的墨色。
(2)中锋、侧锋是中国画最基本的用笔方法。
(3)知道荷花的基本画法。
应会:
(1)会运用清水调出不同的墨色。
(2)会运用中锋和侧锋这两种方法画荷花。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体验中国画的笔墨变化,感受笔墨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焦、浓、重、淡、清等墨色的调配,中锋、侧锋两种用笔方法,荷花的基本画法。
难点:墨色的调配。
学习材料: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用墨色在不同的纸上绘画。
说一说纸上的墨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实验,并说出自己对中国画绘画的初步认识及笔墨的特性。
感受中国画的表现特点,了解绘画工具的性能。
1.教师演示,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2.演示墨色的几种变化(焦、浓、重、淡、清)。
提问:说一说墨色有什么变化?怎样表现的?
小结:中锋与侧锋是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墨色的变化是通过水和墨调配出来的,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
3.课件展示,欣赏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晴霞图》。
组织学生讨论:指出画中的不同墨色变化。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揭示课题:笔墨游戏——荷花
4.荷花的画法:
(1)课件展示荷花照片与绘画作品比较。请学生分析绘画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2)展示荷花的叶、柄、花头各部分的画法。
(3)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画的。
学生观察并跟教师一起练习。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作品,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观察与思考:如何用中国画表现荷花?
认识用笔与用墨。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
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习荷花的画法,培养分析能力。(困)
1.组织学生表现荷花。
2.教师辅导:
中锋与侧锋的运笔,调配墨色的变化。
3.鼓励学生大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