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中生必备的20项作文技巧7----独有只眼的选材

高中生必备的20项作文技巧7----独有只眼的选材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312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中生必备的20项作文技巧7----独有只眼的选材,

成功和失败或许只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判断,而一个人经历的真正转折却是他对原有信念的背叛,对自己控制命运决心的背叛。          (北京一考生)

[点评]

由满街的彩票到近乎疯狂的彩民,作者的嗅觉不可谓不敏锐;由优秀的技工、聒噪的主妇到无业的游民、失语的患者,作者的眼光不可谓不犀利;由日复一日的苦干到失去信念的执迷,作者的慨叹不可谓不深沉;由摄影机里的音容到政治书上的话语,作者的构思不可谓不精巧;由尼龙布的口袋到锅铲上希望的油花,作者的笔触不可谓不细腻。

大时代的潮流,小人物的悲欢;成年人的木讷,小孩子的纯真;幸福的神话,赌博的人生——一种令人深思的转折,一个聪明成熟的考生,一腔悲天悯人的情怀——都源于典型材料的选择。

 

[美文清赏]

赏 

上帝在唐古拉山栽下一棵树。数千年后,这棵树枝繁叶茂,参天而立,繁花锦簇,散发着淡淡清香;叶绿枝长,遮蔽起千里阴凉。世人莫知此树为何物,争宴古今人物共睹之。

第一个来的是屈原,峨冠缚带,几绺飘髯风度不俗。屈原看到这棵树,仍是满脸愁容,不屈的神态,喟叹一声,提笔写道:“树参天兮干云霄,坐树端兮我逍遥,与云共语,与鹤同宵。”

世人看罢多时,摇头叹息为屈原鸣不平。

屈原刚走,孔子带着子路、颜回同经树下。孔子喜好研究学问,先站在树下观赏一番,与两个徒弟探讨一通,然后拿出纸笔细细研究。子路凑上前来观瞧,见孔子正侧目凝视着“本”、“末”两字。

世人大悟:圣人看树,不忘造字啊。

第三个来看的是唐太宗。平时万人跟随的唐太宗现在是孤家寡人而来,却也龙袍威严,威风不减。却见唐太宗自言自语道:“欲使天下兴盛,还须深根抱土、强须连地哉!”

世人知道,这是一代明君。

鲁班背着锤凿斧锯惊喜而来,心里盘算着这样一棵参天大树,若采伐下来建筑楼台馆阁定是上好的材料。

鲁班正欲动手,沈括急匆匆而至,摇头摆手万般阻拦,说这棵树至今还无记载,定是一个新品种,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鲁班兄,你可千万别砍。

鲁班扫兴而走,沈括拿出放大镜,这瞧那看,细细钻研。

诗仙李白飘然而至,看到那满树繁花,顿生诗兴,饮酒泼墨,成诗一首:“天下奇花天上开,备宴启酒邀友来。共隐花间避浊世,友人与我自开怀。”

世人看着他放荡不羁的傲岸气度,不禁感古伤怀。

一阵清风吹过,时间转至今日,一群环保专家来到这棵树下,研究着树下的蚂蚁,叶上的小虫,枝间的飞鸟,花心的青蛉……

世人看完这些名人赏树,悟出一个道理,他们在给上帝的报告书上写道:同一棵树,不同的人看它,态度是多么不同,若问他们各自的感受,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                                                (一考生)

[点评]

文章虚拟了一棵“上帝栽种的神树”,然后驰骋想像,让古今各色人等纷至沓来,品树赏树。一个个古今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于是在苍老的古树前,身份不同见解各异的一群历史过客上演了一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活剧。

想像丰富奇特,画面色彩奇幻。

 

 

【班门练斧】

 

1.读下段文字,说说其选材上的成功之处。

有人说:成功者的天赋好。但柴可夫斯基却说:“天才和灵感不愿做懒汉的客人。”读过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一文的人,都知道方仲永五岁“未尝识书具”,便可“指物作诗立就”,真可说是天资聪颖的人了。然而他“到十二三岁,便泯然众人”,就是没有后天的勤奋之故。因此,一个人有了天赋,没有后天的勤奋,就像刚出土的幼芽,虽然健壮,如果没有充足的阳光,没有雨水和肥料,这天赋的幼芽仍然会夭折的。

2.以《谈谈意志和毅力》为题写议论文,有几个同学的论点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是搞好学习、搞好工作、作出贡献的必要条件。”

这些同学在说理后,便摆出事实。有的这样写道:

有些科学家,为了研究一个项目,往往废寝忘食数年、数十年;有的工人,为了技术革新,竟连续几年早上班、迟下班;有的同学,为了学好英语,两年之中抄了近十本单词簿。这些都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毅力啊!

有的同学则这样写:

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连续多年在大英博物馆查阅资料,每当读书兴奋时,鞋底在地上一挫,年长日久,地板竟磨掉了一层;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用了十年时间,在竹片上写了五十二万字的《史记》;科普读物作家高士其,凭着他微弱得难以分辨的声音,别人为他记录下数十万字的科学读物。他们这些人的意志和毅力多么坚强啊!

上面两段文字,都是以举事实作为论据。你认为哪些事例说服力强?哪些事例无说服力?为什么?

3.人们常说:“意志就像一把剑,未成之时,要经受锻炼,既成之后,要经受磨炼。”请就这句话,联系自身实际,阐述它的含义,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

4.任选一题写作文。

(1)以“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以“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参考]

1.①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相互配合运用得好,一虚一实,互相补充,相互辉映,说服力强;②引言和引事都非常精当,绝无多余部分,尤其是引事更为精炼,值得称道;③对引事引言发掘得好,引申得好。

2.后者说服力强,前者说服力弱。因为前者引用的事例都是一些不具体的事例,诸如“有的”“有些”等,影响了文章说服力;而后者则相反。

3.关键要抓住这句话的喻义。

4.导思:(1)我们对“柳”并不陌生,关键在避开人所共知的素材,表现出一种独到的眼光:

◇选用体现时代性的材料,展示你关注现实的个性积累,以“悟”出新。如歌颂人民公仆的《咏红柳》:“无垠戈壁绿一层,历尽沧桑骨殷红。只因根生大漠下,敢笑翠柏与青松。”把“枝殷叶绿”的深刻寓意融入文章,亮出新意。

◇托物抒情翻新意。避开赞美顽强、生命力旺盛一类的内容,选取新的感情引发点。如柳长得越高,枝条却垂得越低,微风吹拂,婆娑起舞。有人说这表现着谦虚,但如果你说它“那时因为大地时时提供着养料,柳枝不忘养育之恩,向着大地母亲微笑,献上敬意呢”,便能将柳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结合着写,有了创意,有了你属于自己的情愫,这就是“以情出新”。

◇引用贬柳诗。如宋朝陈与义的《柳絮》:“柳送腰肢日几回,更教飞絮舞楼台。癫狂忽作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从以柳讽人拓展开去,可以奇出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