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学习方法中考语文重点、难点突破

中考语文重点、难点突破

    11-14 22:55:21    浏览次数: 102次    栏目: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标签:初中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deyou8.com 中考语文重点、难点突破,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类。如: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一眨眼就是八年了。③一闻这酒,没喝就醉了。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两个句子对称组织一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如:①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如: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设问:为引人注意,强调某种观点,启发思考,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是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吗?

  复习重点:①对语言运用中的修辞方法进行辨识。②对语言运用修辞方法的恰当与否、优劣进行鉴别。③对作品中修辞方法运用的修辞效果进行鉴赏。④对语境中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含义的理解。⑤根据语意和语境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表达。

www.deyou8.com
  在具体运用中,应注意几点:1.使用比喻的注意点

  ①要常见、易懂。即做喻体的事物应是大家所熟知,否则就达不到比喻目的。如“这黑猪,黑得像石墨”,石墨并不是人人皆知之的东西。②要妥贴。即在运用比喻时,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做高度的概括:反之如果信手拈

  来,就会喻而不当。如“那一棵一棵的大树,像我们的俘虏似的狼狈地躺在工地上。”“大树”可能“躺在工地上”,“俘虏”却不可能。二者在这方面并没有相似点,比喻不贴切。③要注意思想感情、情景一致。如:“我们狂欢,十万人像蚂蚁一样,挤作一团。”把狂欢的人比作成团的“蚂蚁”,感情不对头。2.使用比拟的注意点

  ①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性情相悖。②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不符星星的特征。

  3.使用借代的注意点

  ①借代的借体必须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符合“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解。②用人物特征做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反面人物。4.使用夸张的注意点

  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平原上整天都在刮着扬天揭地的老黄风。人们就在这大风中刨地耕地……”风既然那么大,人们怎么还能刨地种田?自相矛盾。又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②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5.使用对偶的注意点

  ①对偶与排比在结构和作用上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对偶项只能是两个,排比句却至少有三个;第二,对偶在字句上的要求比排比严格;第三,对偶的目的是使上下联互相映衬或补充,排比的目的是要加强语气。②现代人写的对偶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个别时候还会差一个字),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三种:如果上下句意思相近,是从两个角度说明同一个内容,前后互补,就是“正对”。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如果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互相映衬,以更好地揭示事物本质,就是“反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上下句之间包含因果、承接、条件之类的关系,就是“串对”。例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6.使用排比的注意点

  排比和反复的运用,都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失之于滥。如:“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学习的表率。”这句中几个词语意义相同,生硬地排列,显得重复,无病呻吟。7.使用设问和反问的注意点

www.deyou8.com
  ①设问的特点是有问有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②而反问的特点是有问不必答,答案自在问话中,目的在于加强语气,表示肯定。例如:“虽然天山这里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 专题二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考点1 识记作家作品常识

  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和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虽然识记作家作品常识的范围比较广泛,但都作了限制:一是“重要”作家,是指在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占有较高地位的作家。对于中国作家,识记的重点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对外国作家,识记的重点是他们的国别。二是“代表作”,是指那些在历史上有代表性、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同时,对于作家,还应熟知他的创作特点、风格和流派;对于作品,还应了解其体裁、出处、地位、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对后世的影响等。

  复习重点:了解古诗文阅读与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特别是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常识的联系。着眼点通常是大作家小作品,对作家作品的了解要求要全面。 考点2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1.散文: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2.小说: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

  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

  3.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按照不同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照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如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多幕剧如《雷雨》;按照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