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06-21 15:49:40    浏览次数: 311次    栏目:七年级历史教案

标签: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阿倍仲麻吕(晁衡)和鉴真,是八世纪时日本人民如饥似渴学习唐朝文化的缩影和中日人民友好往来的友谊象征。
[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唐和日本的关系里,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日本遣唐使
2.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3.鉴真东渡
(在归纳时,同时板书)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看书,根据上面的方法、总结出唐与新罗的关系。
[板书]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学生看书]……
[学生总结]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②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③新罗引进了唐朝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④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在宫廷和民间流行。
[教师引导]我们再简化一些,以便于记忆。唐朝和新罗的交往要点有:
1.使节往来和留学生
2.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往
(归纳时同时板书)
[教师讲述]唐初,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高丽、百济、新罗,它们都有使节与唐朝往来。唐太宗时曾出兵进攻高丽,唐高宗时又先后攻下了百济和高丽,一度损害了双方的友好关系。唐玄宗时,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双方的友好关系又得到发展。
新罗与唐朝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来唐的新罗商人很多,足迹遍布唐朝的北方和南方。登、莱、楚等州分别设有新罗馆、新罗所和新罗坊,专门接待新罗客商。来往于唐朝、新罗和日本的海上商船常多达数十艘。
新罗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人为最多。据《唐会要》所记,唐文宗开成初年,旅唐的新罗学生多达200余人。有些新罗留学生进入长安太学学习,有些人参加了唐朝的科举考试。从长庆元年(821年)到唐朝末年,登科举的新罗学生有58人。例如,崔致远13岁至唐,19岁中进士,30岁返国。曾担任唐朝淮南节度使高骈的高级幕僚,专掌书檄。有20卷的汉文诗赋集《桂苑笔耕》传世。崔致远回国后,热情介绍唐朝文化,在知识分子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唐朝文化对新罗影响很大,执政者模仿唐朝官制,在中央设执事省,在地方设州、小京和郡县。仿照唐朝科举制设“读书出身科”。根据唐朝礼仪制度改订礼仪和刑律。儒家典籍和唐人诗文在新罗广泛流传。7世纪中叶,新罗学者创造了“吏读”法,借用汉字作为音符,标注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帮助阅读汉文,对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朝鲜文化对唐朝文化也有影响,如高丽乐就是唐朝“太宗十部乐”之一。
[教师引导]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新罗的交往外,就是和古印度的交往。《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
[投影显示]
 
(图一)
 
(图二)
 
玄奘
(图三)
同学们,图一、图二是《西游原旨》里关于唐僧和孙悟空的插图。讲的是唐僧西天取经之事。图三是保存在陕西省长安县东兴教寺内的殿堂里的根据宋人所绘的《玄奘西游像》刻在一块石碑上的石刻像作成的画像。这幅图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袱。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
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来及玄奘西游之事。
[学生看书]……
[板书]四、玄奘西游{
1.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关系
2.玄奘西游
[教师讲述]
玄奘(600~664),俗姓陈,名祎(huī),洛州缑(ɡōu)氏人(今河南偃师缑氏镇),13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三藏是对佛教经典的三个部分——佛经、戒律、论述与注解的总称,通晓三藏的僧人被称为三藏法师)。唐初,他在四川、长安研究佛教理论,感到佛教宗派众多,佛经译文多误,令人无所适从,决心到天竺学习佛经,研究解决佛教教义的一些疑难问题。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杂于返西域的客商中,出玉门关独自西行。经过八百里流沙(即玉门关外的莫贺廷碛),由天山南麓横穿新疆,越过葱岭,通过中亚,于贞观二年(628年)夏末到达天竺西北部。然后沿一条由西向东的路线,参谒访问了恒河流域著名的佛教圣地和许多高僧。贞观五年(631年)末,到达摩揭陀国,来到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该寺住持戒贤是印度的佛学权威,他已90高龄,本已不再讲学,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情谊,特收玄奘为弟子,向他讲授最难懂的佛经——《瑜珈论》。玄奘用5年时间精研佛学理论,取得优异成绩,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接着他外出游学,环游印度半岛,一路多次参加佛学辩论会,誉满天竺。贞观十五年(641年),他返回那烂陀寺,主持寺内讲座。一个反对那烂陀派的人写了一篇论文呈给戒日王,声称无人能驳倒其中一字。戒日王把论文转给戒贤,并决定在国都曲女城举行学术大会。玄奘和一千多僧人代表那烂陀寺参加大会。戒日王会见玄奘,问起唐太宗和中国音乐。玄奘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唐太宗的功业,戒日王极感兴趣,随即遣使至长安通好。贞观十六年(642年)十二月,曲女城的辩论大会开始,天竺18国国王和佛教徒三千多人、婆罗门等教徒两千多人参加大会。玄奘担任大会论主(主讲人),他用梵文写了一篇反驳那个人的论文,作为辩论的主题在会上宣读。同时誊写一份悬挂在会场门口,并依照惯例声明:如有人能据理驳倒一个字,就斩下论主的头以谢罪。可是五天过去了,仍无人前来辩论。大会连续举行18天,大家都为玄奘的精辟议论所折服。大会结束那天,戒日王和18国国王各以厚礼相赠,均被玄奘谢绝。最后,戒日王恳请玄奘骑上一头用精美的华幢(chuánɡ)装饰的大象,绕场一周,同与会的众教徒见面。
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谢绝戒日王的一再挽留,决心回国。戒日王及当地人民将他送出几十里路,才洒泪而别。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出城迎接,长安城成千上万老百姓走出坊门欢迎他。唐太宗在洛阳行宫召见了他,他向太宗介绍了西域及天竺见闻。他随即回长安开始翻译佛经。19年间共译出佛经75部1335卷。他由于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译文流畅优美,有些专用名词如“印度”、表示时间的词“刹那”就是他确定下来的。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大部分失传,中译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
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了上面三幅图和听了刚才的讲解。结合你们平时看到的《西游记》的原著、影视等作品。比较一下书中、影视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到的玄奘有何异同?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生甲:相同之处是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都取得了成功。
生乙:不同之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有观音指点,有功夫超群、神通广大的三个徒弟保驾,甚至连坐骑都是龙变的。而现实中的唐玄奘却没有这般幸运,完全是靠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勤学不倦的精神取得成功。前者是虚构的,后者是真实的。
……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完了。下面,我们通过投影,把本课的知识结构梳理一下,以便掌握。
[投影显示]
 
[布置作业]
一、选择题
1.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A
2.从唐朝传入新罗的技术包括
①雕版印刷术  ②制瓷  ③制铜  ④唐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3.在隋唐与日本的交往中,中国有位高僧做出重要贡献,他是
A.义净    B.法显    C.玄奘    D.鉴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