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03-14 12:40:34    浏览次数: 536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文言文阅读(人教版高三必修),
数量词作定语有时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主谓倒置 为强调谓语而倒置 甚矣,汝之不惠!
介宾短语后置 “于”(乎)宾短语常后置 以勇气闻于诸侯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以”宾短语有时后置 咨臣以当世之事又试之(以)鸡

 
  考点16 



www.deyou8.com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从2002年起,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从第一卷调到了第二卷,由选择题改为了文字表述题。这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的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用选择的形式来判断文言句子翻译的正误,难度上升了。
我们在答题时应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争取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句意不改变,不出现语病”。 
一、应对策略。
1、加字法: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替换法 
   ①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2: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瑰"换成了"珍贵","观"换成了"景象"。 
②古汉语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要将表判断和表被动的词,替换为汉语的“是” 和“被”
例3:此乃天也。译文:这是天意。
例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王。 
③将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固定格式 翻          译
无(有)以 没有(有)……的办法
无(有)所 没有(有)……的人、物、事
所以 用来……的  或   ……的原因 
无乃(得无)……乎? 恐怕……吧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孰与、与……孰 跟……相比,哪一个……
其……之谓  大概是说的……吧
何以………? 根据什么…
何……为? 干什么呢?
独……哉?   难道……吗?
奈……何? 拿……怎么办?

3、保留法 
   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4、拆分法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 
 例5:率妻子儿女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5、补充法 
    ①补充省略成分。
例6: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再翻译。 
②补充关联词。古汉语句间关系与现代汉语句间关系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其意合成分较浓,很少用关联词语,而现代汉语复句间的关系多用关联词语表达,因而翻译时需把古汉语句式中暗含的句间关系用关联词语补出。 
    例7:求其生而不可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2002年上海卷) 
    译文:(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的理由)却不能做到,那么死囚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此文言句式暗含假设关系,翻译时要补出。) 
    例8:太宗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1996年全国卷) 
    译文:(因为)宋太宗多次穿便衣到功臣家,(所以)赵普常常退朝后也不敢换便服。 
    此句暗含因果关系,皇帝可以穿便衣到功臣家而臣子却要穿朝服才礼貌。赵普不敢换衣服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宋太宗可能路过或突然到来,届时仓促来不及换衣服拜见皇上。 
    例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 

6、删略法 
   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10: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张良曰:"谨诺。"(《赤壁之战》) 
    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还有“夫”“维”,宾语前置的标志的“之”“是”可不译,句中的"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
     
7、调序法 
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例1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还有一个活用词“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位置上,“急”要表现起意动的特点,可译成"公子您解救别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 
    
8、意译法 
     ①古人在文中好用修辞格(如比喻、借代、委婉)和 典故,不能直译,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例如
  “金城千里” ,可译为“坚固的城防”;
“万钟”指高官厚禄;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轻而易举。
“更衣”即是上厕所;
"秋毫不敢有所近"一句,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已有 
例1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缙绅"是古代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为"做官的人"。 
 例1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②用典故的句子,不能直接翻译典故内容,只要适当译出典故的含义。 
    例1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滕王阁序》。 
     帝阍,原指天帝的受门人,这里借代皇帝的宫门。奉宣室,是一个典故,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王勃以典故自比。点明典故在此的含义可译为“(我)思念皇帝宫却看不见,等待皇帝的召见又会在何年?”

9、浓缩法
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例15: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屈原列传》  
这是互文同义的繁笔手法,可译为“随从时俗行事”。
例16:主人下马客在船。
这是互文见义的手法,可译为“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
  例1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有征服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10、扩充法 
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单,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它。 
   例18: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翻译时要将其扩充,使意思明豁,可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例19: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书》
译文: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像水一样)能够承载船只,也能够颠覆船只,这应当谨慎地对待。 如果在翻译时两个分句间不补充“老百姓像水一样”,那么译文就不连贯。
 
二、文言文临场翻译的七大误区
由于考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总有好多学生在答题时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造成一些不该出现的“硬伤”,现就考生答题时常出现的一些失误整理如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