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中生必备的20项作文技巧4----出彩还要靠“灵感”

高中生必备的20项作文技巧4----出彩还要靠“灵感”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617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中生必备的20项作文技巧4----出彩还要靠“灵感”,

3.不妨“一心二用”

这一招适应于考场写作。做法:

(1)拿到整份试卷后,先审视作文题,弄清内容和要求后,再把它放置一边;

(2)动手解答前面的各类基础试题。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脑子适当兼顾一下作文题。一旦脑海中跳出对作文有用的信息、想法、事例、思路等,便用中心词记下来,以免一晃即逝。

“一心二用”的好处:

(1)构思时间延长,容易引发和捕捉写作灵感;

(2)一旦在解题过程中发现有些语句和材料正是作文所需时,自然会喜出望外,写作的最佳心境也会随之形成。

 

[提示]

心态关乎灵感

建议你平日练笔时这样做:

1.严格要求,限时成篇

练就了快速写作能力,自然临阵不慌;临阵不慌,才容易引发写作灵感。

2.优化心态,训练毅力

不论作文多难写,也要强迫自己完成好;平日用于攻关,应考必不怯场。

 

[绝招]

“借”灵感

模仿借鉴,也是引发灵感的一种好方法。

请读下面这篇“借”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的“灵感”写成的高考满分作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文:

人与路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才买老来瘦啊!”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耐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女聪明着呢,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江苏一考生)

附:《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佳作验招】

[上榜佳作]

题目:见上篇《人与路》。

例文:

人与路

高考作文果然是提笔千钧,转而一想:

作文之法不正如人行路上。不禁暗暗自得。            “作文如行路”,

作文恰如行路,有人昂首阔步,气势凌        既扣了题,又“就地

人;有人亦步亦趋,低唱徐吟;有人正气浩        取材”,不知如此独

然,仰天长啸。但要记住:怎么走都要走在        到的灵感(连自己都

自己的路上?                  



www.deyou8.com
                忍不住“暗暗自得”)

曾记否?一篇《赤兔之死》轰动文坛,        是如何“引”出来的?

小生有幸拜读,确是佳作。但此之后,文言        第二段开始,又从容

之作犹如雨后春草,呈现疯狂态势,人人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