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09-02 15:16:48    浏览次数: 739次    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deyou8.com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文章来
源 w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过程]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传承礼仁文化,实现礼治社会

 [探究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 (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2)”周礼尽在鲁”
影响:1、孔子提出“仁”和“仁政”思想,反对暴政
           2、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
                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孔子的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等几个阶段。
(1)     自学礼乐(15岁)
孔子生在一个有贵族血统的家庭,孔子三岁时,先丧其父,十七岁时,又丧其母。孔子的家教中重视礼仪之教,生活贫困,促使他较早为谋求做事,学会多种本领,他自称“吾少也贫,故能多鄙事。”孔子青年时期在季氏门下当过季吏(管理仓库),还当过乘田(管理畜牧),由此他接触到社会下层。了解到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孔子生长于当时的文化中心----鲁国,在周礼的熏陶下,6岁“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15岁时,就确立了坚定不移的学习志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学习鲁国保存的中国古代文化,从中寻求治国救人之道。这一基本方向,决定了他一生的生活道路,形成儒家的思想特点。
(2)     从政失败(51岁)
孔子最大的抱负,是希望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施行仁政,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意思是,假使有人用我治理政事的话,一年的时候就差不多了,三年就会大有成效。孔子约自30岁起,就奔走于齐鲁之间,希望通过从政来实现他的思想。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未获统治者的重用,直到51岁,鲁定公任他为中都宰,后来,他“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后因鲁国执教大夫季桓子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3)周游列国
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孔子从政下野后,见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55岁时,便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先后经过卫、曹、宋、蔡、郑、楚等十几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直到68岁时返回鲁国。
(4)献身文献
孔子希望从政,长期未能实现,于是,他就招收弟子从事讲学活动。他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他自己勤奋学习、融会贯通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即使在做官期间,他也未停止办学。办私学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在周游列国期间,他一方面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方面开展流动教学。晚年回到鲁国后,孔子开始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专门从事教育工作。
[探究问题2]孔子一生的活动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试述其主要活动
1、从政:担任司寇;夹谷之会;周游列国
2、教学:”有教无类” ,开辟私人办学先河;提出一系列教育思想;
3、著述:整理编辑“六经”
二、开创儒家思想
1、 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臣弑君、子杀父、少凌长、庶废嫡”等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继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从而创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① 春秋: 奴隶制——封建制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私田出现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② 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2、儒家思想:
A、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礼是政治概念
① 礼的含义: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登记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② 关于礼的做法: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非礼勿……动”,从而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    ——克己复礼
③ 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B、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属于伦理概念
    ① 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② 关于仁的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
             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
    ③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仁爱有等级
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他把伦理规范的“仁”与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
C、中庸(调整方法)——属于哲学概念
孔子提倡“仁”的终极目的还在于“克己复礼”。他要求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这就算有了仁德。做到这一步,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人民也因受到恩惠而消除其反抗斗争。其目的在于维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他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中庸”。
“中庸”是强调“过犹不及”和“恰如其分”的思想论。要求在认识事物时,通过研究这个事务在可能的发展趋势中,就其不及和过头两个极端之间找出适中合宜的地方,如夫子所说:“叩其两端而竭焉”。这个“适中合宜的地方”不一定是两极端之中点,一旦把它机械地固定在中点处,就犯了“折中主义”的错误。

[1] [2]  下一页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