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06-21 16:03:02    浏览次数: 990次    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deyou8.com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章 www.deyou8.com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教材分析】
本专题主要叙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列宁时期);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解体。本节内容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后的今天,借鉴和吸取苏联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简述两政策的内容,归纳其特点,理解其作用。说明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比较能力;阅读列宁的《论粮食税》《大国崛起》等历史文献,学习运用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联系中国的改革开放,认识新经济政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借鉴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列宁为首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持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具备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基本知识;学生有实际参与课堂能力和自主、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的时代背景、目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理解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是历史的必然。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表格分析法,图表分析法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
①  辩论赛: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活动方式:小组分工的形式进行收集资料
正方:利大于弊;反方:弊大于利。
②《面对面》虚拟现场访谈:新经济政策是否背离了社会主义性质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之研究
研究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内容、效果之比较
研究方法: 采访、上网、查阅书籍等
研究步骤: 分配任务  收集资料  筛选、汇总资料         成果形式: 列表比较
(2) 教师准备资料,多媒体,并准备表格和图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
相聚有尽时,情谊无绝期
胡锦涛普京出席俄罗斯年开幕式            胡锦涛普京出席"中国国家展"开幕式
师:图片反映的史实是?
生:两国互办“国家年”。中俄两国于20xx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xx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通过时事热点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导入的设计应让学生感觉有趣,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师:许多中国人都感言:真正对中国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俄罗斯民族,有人曾用“刻骨铭心”来表达他们对俄罗斯的前身——苏联的印象。没有十月革命,恐怕中国也不会是今天这样。一个多世纪来,从列宁的思想观念到基本的社会制度,从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到北方城市的建筑风格,从托尔斯泰的小说到普希金的诗歌,俄罗斯的影子不仅渗透到一些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还深入了不少中国人的灵魂。
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历程。

【新课导航】
第一课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危
一、 难时刻显身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师: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英雄、需要英雄,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在历史上,政治家的个性气质曾决定性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彼得大帝的改革,拉近了俄国和当时欧洲强国的距离;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造就了一大批独立思考的俄罗斯知识分子;而列宁对革命的执著,则使这片土地勇敢地承担起为人类开拓新航道的历史重任。那么,他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呢?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又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呢?
【系列导读材料Ⅰ】探究活动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
材料二: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
材料三: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
师: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呢?
生:(1)国内武装叛乱和外国干涉军的联合进攻(2)3/4国土被敌人所占(3)经济情况极为糟糕。总之: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多个学生归纳)
(学法指导:(1)初读材料,对材料初步了解(2)精读材料,带问题读,获取重要信息。并要求在材料中划出关键字句。(3)组织答案,要求: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方法,培养探究能力,讲究“论丛史出,史论结合”)
师: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危难时刻,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列宁实行了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探究活动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师:完成表格填空,识记该政策的主要内容
背   景 
内容 农业 
 工业 
 流通 
 分配 
评价

情景探究:
师:情景描绘:1920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土豆和小麦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同学们能找出上述场景中的不正常之处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设置情景,激发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引发学生追问“为什么”?得出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师:那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下面有请双方各派1号选手阐述自己的观点。
正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①实施余粮收集制,不仅保证了红军、工人和城市居民获得最低限度的粮食需求,而且体现了无产阶级在特定形势下同农民结成的军事政治联盟;②企业国有化,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壮大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③实物配给制可以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需要;④劳动义务制不仅发展了生产,而且使剥削阶级在劳动中得到了改造。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为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保证。我方认为:利大于弊!(掌声)
反方:我方认为:弊大于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但并不是唯一可行的措施,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从理论上看,这些措施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采取纯军事行政的手段,急于超越阶段直接实行共产主义,实行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来组织生产和分配,违背了经济规律,简直是大跃进!(惊叹)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从实践上看,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果我是那时的农民,我就不干活了。(学生大笑)企业国有化致使不少企业减产或破产;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影响了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正常供应。所以,它的实施虽然暂时起到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还使苏俄在1920年底到1921年初发生了全国范围的严重的政治危机。(掌声)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