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06-21 16:04:08    浏览次数: 230次    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文章来 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本课教材主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情况。
三维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百家争鸣”的局面 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 “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分析材料;概括归纳;史论结合 “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
孔子及儒
学的勃兴 孔子的思想文化教育成就; 孔子“仁”的思想和教育思想;  阐释历史
联系现实 以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  历史比较
问题探究 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
课标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课标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课标安排:1课时;
新课导入:
※ 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 —— 先秦诸子。

◎ 问题设计:先秦诸子大致生活在什么历史时期?那时期社会发展有何特点?这种社会形势当时学术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 参考回答:
① 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② 社会特点:诸侯纷争,社会动荡,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
③ 文化影响:各大学派就“治国济世”纷纷发表不同的见解,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时社会形势下出现了“百家争鸣”“争芳斗艳”的热闹局面。
※ 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同学们清楚当时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的吗?各家分别提出了什么样的“治国济世”主张的呢?今天,我们通过对“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起来探讨其成因和主张。
新课传授: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 探究性学习:多媒体展示资料 —— “百家争鸣”的含义。


◎ 问题设计:什么叫“百家争鸣”?诸子有哪些“争鸣”形式?
◆ 参考回答:
① 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泛指数量多,有“十家”“九流”。

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 争鸣:争论和辩难。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宇宙万物,对社会做出的解释。
② 形式: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见解。
◎ 问题设计:诸子学者学派以什么为宗旨?呈现什么特点?
◆ 参考回答:
① 宗旨: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② 特点: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 小结过渡:“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请同学们结合必修①②和本课第一目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归纳。
1、出现原因:春秋战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方面: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①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②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
① 各种力量对变革现实发表不同看法,提出改革的不同方案,必然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
② 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的思想不受束缚制约。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① 各国诸侯出于富国强兵,争夺霸权,特别注意礼贤下士。
② “士”阶层希望实现治国济世的思想政治意愿。
(4)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形成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学派。
① 学在官府:商周时期,“官学合一”——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
② 学在民间: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民间私学兴起。
※ 小结过渡:由此可见,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争鸣”局面,对当时和之后的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什么的历史作用呢?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百家争鸣”的影响。
2、历史影响
(1)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4)各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 小结过渡:“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早期儒学的创立
(1)创立时间:春秋晚期。
(2)创立人物: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① 孔子生平:春秋末期鲁国人,言行载于《论语》,后世尊之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 探究性学习:多媒体展示资料 —— 孔子。
   材料一:


材料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 问题设计:材料二中,对孔子这段言论,你有什么感想?
◆ 参考回答:
 讲析:孔子这段言论概括自己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
十五岁时下决心学习;三十岁时建立起自我;四十岁时成为智者,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认同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却不违反礼制规矩。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② 孔子思想:
思想观点 基          本          概          况

哲学
思想
 
仁的思想 含
义 ①“仁”者爱人; 
思想
核心

   ②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 
  实现
手段 ①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道德思想 “克己复礼” 克制自己,恢复“周礼”,使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保守
政治
思想 德政
学说 ①为政仁德: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体现民本思想
  ②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
思想 内容 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意义 ①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学术下移运动。
  ② 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③ 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人性思想 “性相近”;
③ 文献编著:《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儒家“六经”。
※ 探究性学习:多媒体展示资料 —— 孔子思想学说的影响。

◎ 问题设计:请说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国内外产生了什么影响?
◆ 参考回答:
①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 问题设计:我们该如何对待孔子的思想?
◆ 参考回答:孔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应加以批判地继承,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的有效成分,应予以借鉴。
2、早期儒学的发展
(1)时间:战国时期。
(2)代表:孟子和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 探究性学习:多媒体展示资料 —— 孟子和荀子简介。

① 孟子、荀子思想学说:
代表 基      本     观      点


孟子

 生平 战国中期邹国人,著《孟子》,后世尊称之为“亚圣”。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