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笔墨丹青

笔墨丹青

    09-02 15:16:48    浏览次数: 339次    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笔墨丹青,
文章来 源

必修三 第8课 笔墨丹青
(一)课标要求:
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的成因和特点。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二、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要围绕本课主题分层次设计问题,如:“名家、名作连线——在名作中找特点——在特点中找历史。” 必须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五)知识结构

绘画艺术
的繁荣: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
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主体特征。
教师讲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绘画历程,探寻笔墨丹青之趣。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汉代
远古人民生产力低下,其绘画材料及绘画水平都是非常原始的。
课件显示:
请观察:下面二幅图画(集体舞蹈图(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和战国〈人物龙凤图〉),说说他们都是一些怎样的内容,体现了哪个时期的艺术的什么特点?结合课本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回答
课件显示:
如何去评价这幅帛画(马王堆汉墓帛画)?说说你的看法。
本目小结:原始的古拙、神秘有其特别的时代背景,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画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
板书: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从魏晋时期到唐)
课件显示:结合时代背景想一想:魏晋时期文人画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魏晋以来的社会风貌(社会背景)
一、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同时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以及两教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教合一)
二、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这样一种追求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并开始形成理论。
材料: 我国古代一位画家认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珠)中。”
请回答:
 (1)这句话是哪位古代画家说的?他这句话强调了什么问题?
 (2)这位画家的代表作是什么?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课件显示:
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官僚地主家庭出身。博学有才气。曾任东晋大司马桓温和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善画人物、佛像、山水、鸟兽,特别善于以色彩绘画人物画、肖像画、佛像画等。还善于点睛传神。他的这些画艺术水平很高,受到当时人的高度评价。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顾恺之生活在东晋时代,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分裂时代中,士人更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融入绘画传作中,于是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应运而生。
课件显示:
展示教材P34相关小字对“以形写神”的例证。
〈女史箴图〉让同学们欣赏、感受。
历史发展到盛唐时期,其恢弘、大气的时代之风同样也影响到了唐代的画风,教材上用了一个词叫:雍容华贵。
课件显示:
唐时期
『背景』: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基础)
『成就』:创制了法度,题材多样,手法创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代表人物:吴道子(画圣),擅长宗教画和山水画脱离过去仔细雕琢风格的吴道子。擅长人物画的张萱、阎立本和周昉,擅长马牛动物的曹霸、韩滉;还有“画中有诗”,以水墨画著称的王维。
课件显示: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画作。让同学们欣赏、感受。并参看教材相关小字的说明。
三、绘画艺术的繁荣:宋代——明清
材料1-2

               


 图一《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二郑板桥的《兰竹图》
                   
材料3: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请回答:(1)上述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何种绘画类型?
(2)通过《清明上河图》,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
(一)文人意趣
材料展示:阅读本目的小字。
这段文字里有“马一角”、“夏半边”的称呼,这反映了宋代的画风,即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课件显示:
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和宋夏圭的《山水十二景》让同学们欣赏、感受。
明清时期的画风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阅读教材。
在这一自然段中提到了“时代变化、社会动荡”,你能具体指出来是什么意思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
课件显示:
 “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实际上指的是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明清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代表画家就是八大山人。
课件显示:
《清八大山人〈松鹰图〉》,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相关小字。
本目小结:
绘画除了表现文人追求外,民间风情也是绘画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内容,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四目。
(二)、民间风情
提到民间风情画的代表,不能不提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课件显示:
《清明上河图》让同学们欣赏、感受。
在这一目中还提到了哪些画的种类呢?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说明:随着明清小说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以木刻版画制作的小说插图更成为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在社会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人们熟悉的名著小说插图,广为百姓喜爱。
课件显示: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人们熟悉的名著小说插图以及年画
说明:随着社会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百姓更亲自动手将自己爱好的题材、审美情趣、思想感情等描绘出来,创造了年画、剪纸画、布贴画等各种直接服务于生活的场景、更具有下层民众生活情趣的绘画形式。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全国著名的三大传统年画品种之一(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江苏桃花坞),教材的《五子夺莲》形象丰满生动,色彩浓艳明快,对比强烈,体现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深化探究】
想一想,结合中国古代绘画的有关史实,概括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中国古代绘画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四、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1] [2]  下一页

笔墨丹青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