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政治教学政治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

    11-14 22:53:34    浏览次数: 874次    栏目:政治教学设计

标签:政治教学设计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二政治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懂得规律的科学含义,正确理解规律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必须把客观规律和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规则、规定和法律条文区分开来。

  2.能力方面: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认识能力。通过对各类规律共性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在概念的比较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比较能力。

  3觉悟方面: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通过社会规律的学习,了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点]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 规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普遍联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而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也是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而且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一、二、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了解第三节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板书)

在太阳系的模式图中,我们看到九大行星都按各自的轨道在绕太阳运转,也就是说九大行星绕日运转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而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此外,自然界中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青蛙冬眠春晓等现象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是有规律的。

总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那么,人类社会呢?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依次向前发展。

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某种确定不移的秩序,也是有规律的

那么,人类认识的发展?

以我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为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党都有鲜明的旗帜作指导。①成立之初的党把马列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十五大郑重决定:把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③现在,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郑重决定:把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人类认识是永无休止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可见,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的思维,

1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板书)

提问:那么,哲学上讲的规律是什么呢?它与我们学过的许多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规律、遗传变异规律、价值规律等等,是一种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哲学上讲的规律与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各类事物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是作为规律却具有共同的特性,哲学上讲的规律就是对具体事物运动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那么,这些共同特性有哪些呢?

2规律的特征、定义     (板书)

1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板书)

“本身固有的”就不是外力强加的,这包括既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

如:万有引力规律就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它表明任何两个宏观物体只要存在,它们之间固有的引力关系就要相互作用。(引力的大小同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同二者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都毫无例外。

又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社会发展始终受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制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无论哪个朝代、哪个历史阶段,社会规律都在发挥着作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

再如:价值规律等。

唯心主义者对规律的认识有两种表现:

第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否认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把规律看承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事物的东西,如:认为规律是“客观精神”外加给事物的,

第二种: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规律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如:“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联系,那么,是不是说只要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都能构成规律呢?接下来我们来看规律的第二个共同特性。

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板书)

请看教材P75页漫画,漫画中看守果园的老人只见苹果落地,而未见引力,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漫画中的老人不懂得规律和现象的关系,把二者混为一谈了。苹果落地是现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引力是规律,是人的感官无法直接感知的,需要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揭示它。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联系,也有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而规律是本质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

本质联系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联系,它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这种联系是人们的感觉无法感知的,所以规律是无法感知的。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规律是无法认识的呢?

  不是。规律与现象还有着密切的联系,规律总要通过它的现象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可以依靠抽象思维,通过现象去发现和认识规律。

牛顿就是从诸如苹果落地等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马克思就是从大量的商品供求、价格的变化中揭示出了价值规律。当然,通过现象揭示规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于抽象思维,付出十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才能认识和把握。因此,在牛顿、马克思等伟人的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理解现象与本质的联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规律。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现象和本质的关系,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规   律

现   象

 

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

浮现于事物外部、表面的非本质联系

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决定性作用

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起主要决定性作用

只有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感官可以直接感知

规律是事物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和规律统一在同类事物中。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辨别:下列说法属于规律,还是规律的现象?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上商品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⑾慧星的出现   ⑿蜜蜂筑巢

(②④⑥⑦属于规律,其余的都是现象。)

  总之,规律是事物运动中的本质联系,而不是现象联系。接下来学习规律的第三个共同特性。

  3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板书)

请同学们用哲学的观点来分析一下,在《守株待兔》中,宋人为什么会受人取笑?他错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这位宋人错把偶然的现象当作必然的规律,以为既然有第一只兔子撞死在这个树桩上,那必然会重复出现第二、第三、第四只。

  世界上的现象有重复出现的,也有出现一次绝无重复的。重复出现的是受某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支配,不重复出现的则完全是一种非本质的、偶然的碰巧,与事物的发展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兔子有生总有死,这是必然的,这是由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规律所决定的,但是兔子撞在这棵树桩上死去是偶然的。那么,什么是偶然联系,什么是必然联系?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就是偶然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必然如此的联系就是必然联系

  议一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必然联系吗?

  (学生议论、交流、回答)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遗传中的一种必然联系,是规律的联系。在遗传规律的作用下,种瓜只能得瓜,种豆只能得豆,在基因的作用下是确定不移的秩序,只要条件具备就会反复出现。至于西瓜有多大,一棵豆苗有多高,可以是不确定的,因而不是规律。

  又如,任何物体之间、物体与地球之间都要发生引力关系,这是一种必然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水住低处流、东西落地等现象,就是这种必然性的表现。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一种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只要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然会被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至于在什么时候、什么国家出现社会更替,则是偶然的、不确定的,但社会要发展,却是确定不移的必然趋势。

知道了什么是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我们还应看到二者的联系,即规律离不开偶然性,是通过偶然性去表现和实现的。这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每个领域内,都有在这处偶然性中去实现自己的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规律?请同学们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由此可见,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把握规律,要注意“三是三不是”。因为规律作为联系,并不是所有的联系都可以称之为规律。只有同时符合“三是”的联系才可以称之为规律。

  另外,规律既然是本身固有的,不是外力强加的联系,那它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规律具有客观性。既然是事物本质的联系,而本质相对于现象是稳定的,因而规律具有稳定性,不是易失的,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既然是事物的必然联系,它体现着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和确定不移的秩序,因此规律还具有强制性

(过渡)规律和规则只有一字之差,是不是一回事呢?像《中学生守则》、交通规则、体育比赛规则等能否称之为规律呢?这就是我们应当了解的第三个问题。

3规律和规则的关系     (板书)

(让学生阅读教材本框最后一段,填充下列表格)

项目

规律

规则

区别

含义不同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是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性质不同

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废除。

市主观的,可以被制定、修改、废除。

联系

一个正确、合理的规则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基本观点,即: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掌握了一个基本概念——规律概念。特别是围绕规律概念,弄清了规律与现象的关系、规律与规则的关系、普遍规律与具体规律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