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政治教学政治教学设计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11-14 22:53:34    浏览次数: 363次    栏目:政治教学设计

标签:政治教学设计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事物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认识和理解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有创新精神。

  2.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树立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思想。并教育学生学会把握有利时机,发展自我。

[教学重点]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教学难点] 怎样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杜仲原产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其树皮是名贵的中药材,日本在10多年前才开始种植,现却将我国弃之不用的杜仲叶开发加工成杜仲茶,由于杜仲茶具有利尿等多种保健功能,时下已成为日本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茶饮料。日本造船公司下属一家生物工程公司,每年仅杜仲茶一项就获销售收入60亿日元。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巨大需求,日本已开始从中国大量进口杜仲叶。

教师提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小结)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间题”。

讲授新课:

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板书)

1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哲学依据:     (板书)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那么,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呢?请看教材P68的插图:昨天、今天、明天,讨论:这幅画说明了什么道理?

2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板书)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这幅插图告诉我们,今天由昨天发展而来,必将向明天发展而去,它们是一种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由于客观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不但要了解它的过去,观察它的现状,还要预测它的未来。

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哲学依据)

这要求我们应该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而不能割断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或明天。这也就是说,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板书)

提问:班主任应该怎样考察评价一个同学的表现?

(学生回答)考察、分析一个同学的表现,应该坚持发展的观点,即把这个同学的成长看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他原有的基础,又要考察他现实的表现和水平。具体地说,一个后进同学,如果已经转变,正在进步向上,即使现在还存在一些缺点,也应该肯定和鼓励。相反,一个原来较好的同学,如果由于骄傲自满或其他原因正走下坡路,即使错误属于小过错,也必须严肃教育。

认识一个人是如此,认识任何事物也应这样。请同学们再结合照片内容,用发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了解过去,也就不能了解现在?

(学生回答:略)

我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是过去无数先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结果。不了解中国的过去,特别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就不知道今天是怎样发展而来的,也就不会深刻地理解现在。(教材P67.倒1)

要了解事物的“来龙”,以深刻了解事物的现状     (板书)

(过渡)当然,我们不仅要了解事物的“来龙”,还要看到事物的“去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当前的行动。

看到事物的“去脉”,才能正确把握当前的行动     (板书)

因为任何事物都要从它的现在向它的未来发展而去,今天的做法一定会影响未来的结果。所以,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利于很好地把握当前的行动,因为谁也不希望未来的结果是一团糟。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个人就应清楚今天我们该如何做、做什么。对我,我应当努力工作;对你们,应当努力学习。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于你如此,于我如此,那么于国呢?

(学生回答)国家也应当着眼于未来,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规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绝不能只顾当代人的利益而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吃祖宗饭,断子孙粮”的历史悲剧实在不能重演。

(教师归纳)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具体表现。

另外,事物是过程,过程意味着时间。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确认识时间对于我们的国家、民族、事业和我们年轻人的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请看下表:

                    年份

          项目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放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提问:上表反映了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回答)反映了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时间缩短。

  (教师归纳)不仅科技方面,事实上,世界各方面的发展速度都很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时而我与,时不我待,时不再来,“过时没商量”。所以,我国必须抓住机遇,提高综合国力;个人也要把握有利时机,发展自我。

(小结过渡)总之,从时间上看,事物是个过程,而每个过程都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在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其地位、作用和状况又是不同的。因而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时,还必须——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板书)

  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当前事物性质时,认清它是刚刚产生的、是正在发展壮大的,还是行将灭亡的。根据对事物所处阶段和地位的准确判断,来确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

事物的发展的阶段和地位

我们对事物的态度

刚刚产生时

欣赏、扶持

正在发展壮大时

支持、鼓动

行将灭亡时

扬弃(指对待事物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下面,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应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提问:首先应分清它处于整个发展过程的哪个阶段,是刚刚产生、是正在发展壮大,还是行将灭亡?

(学生回答)显然我国的社会主义不是刚刚产生,而是正在发展壮大,应该把它“定位”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教师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阶段呢?

(学生回答)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生产力总体水平低,经济还不发达,就业压力还很大,民主政治建设还有待于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但不可否认,它已初步显示出了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它终归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新事物,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大家知道,到2000年底,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已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的党高瞻远瞩,在世纪之初的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进一步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要用大约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多媒体显示:两个“三步走”)

    两个“三步走”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六大就是在十五大提出的“三步走”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上述目标的,而且指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可见,我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确定,正是正确地把握了发展的观点,照应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再继续奋斗几十年,“三步走”战略目标一定能实现。

以上从社会发展的大的方面说明: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的重要性。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一思维方法也有重要意义:

议一议:你认为,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和地位?应该怎样度过这个阶段,书写自己的青春?(学生议论、交流、回答)

  这一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最重要的阶段,是长身体、学知识、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应珍惜时间、认真读书,孜孜不倦地积累知识,为人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问:那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的第三个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板书)

什么叫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要求人的思想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

整个世界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必须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努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更要不断地去创新,这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那么,什么是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呢?

理论创新,就是要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继承一切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原理、新方法。

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经济、政治、管理)的体制。

  科技创新,就是在科技方面要有新的发明和创新,就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注意:经济体制创新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科技创新是生产力的重要变革,把这两种变革结合起来,我国经济将会更好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体制的变革就是改革,作为中学生——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积极拥护改革、关心改革、宣传改革、支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去。

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就要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如今,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当前国际竞争,实质上就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已经是竞争制胜的关键,谁在技术领域创新上首先取得突破,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国家如此,企业也如此。

(教师讲故事)一位商界奇才,在讲他的成功之道时,给大家出了一道题。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道,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但有一人却含笑不语,很久,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始营运?”

(教师小结)“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我们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就要有创新精神,要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去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正如江泽民所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引进技术,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也正是靠创新,许多企业脱颖而出。例如四川长虹、青岛海尔等。

  可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要求,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在一次谈话中,把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做了对比。他说:“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差,创新精神不足。美国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有时做出一些难以想象甚至发疯般的事情,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北京朝阳区和平街一中的一位学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次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比赛。考官提出一个问题,说某时某刻时针跟分针的角度是多少。中国孩子拿起笔来就演算,只花半分钟就算出来了;但美国孩子立刻把手表拿出来一调,只五秒钟就算出来了。这种对比所反映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课堂总结:

  总之,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就必须反对静止的观点和抱残守缺、求稳怕变的观点,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具体做到三点:第一,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二,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第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