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政治教学高中政治学习方法学生阅读高中政治教材四种方法

学生阅读高中政治教材四种方法

    11-14 22:53:34    浏览次数: 696次    栏目: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标签:高中政治学习方法大全,http://www.deyou8.com 学生阅读高中政治教材四种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成为改革的热门话题,课本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笔者认为,课本是基本的教学资源。从阅读教学角度讲,课本是学生阅读的蓝本。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充分使用好政治课本这个教学资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渗透对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阅读、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
  一、咬文嚼字地读,把课本读准
  (一)划分句子成分──帮助学生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的、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对于高二政治第二课第一节第一框中的重点哲学名词“联系”,运用句子成分划分的办法,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1.主干成分:“联系是关系”。简单地说,联系就是关系。这种“化繁为简”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要义。
  2.第一修饰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联系。也就是说,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关系”都是“联系”,只有那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才是“联系”。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内涵。
  3.第二修饰词:“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这表明两层意思:联系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是人们强加的,因而“联系”具有“客现性”;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外部,因而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样,我们也就能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了“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外延。
  (二)区分易混词──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了。
  例如,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团结-批评-团结B.大小民族一律平等
  C.各民族共同繁荣D.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90年全国高考题)
  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是D。但是,据当年的统计,仍然有28.8%的学生做错。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清楚“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和“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决定”与“影响”,“根据”与“条件”,“主要”与“全部”,“原则”与“政策”等,就属于易混词。课本在知识叙述上,常使用这些词把知识点准确地加以界定。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课本上的这些易混词,或用提问的方式,或“故弄玄虚”地出错,或要求学生“判断改错”,引起学生对易混词的注意,从而帮助学生区分易混词、准确地把握知识点。
  (三)抓住近义词──培养学生的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学生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三个年级的政治课本中的政治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练习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旁批。这样进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转换能力。
  例如,“2001年12月10日,中国正式成为了WTO的成员。回顾过去,15年艰难谈判中最大的困难是中美谈判。中国需要WT0,WTO也需要中国。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从而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加入WTO,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利也有弊,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请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2002年某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题)。
  对于上述题目,运用“咬文嚼字”的办法,把材料中的词句转换成“政治术语”,就能比较好地作答。材料中,(1)“成为了”→“发展”→发展的观点;(2)“艰难”→“曲折”→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观点;(3)“最”→“主要”→抓主要矛盾的观点;(4)“也”→“联系”→联系的观点;“只能”→“特殊”→矛盾的特殊性原理;(5)“双赢”→“共存”→对立统一的观点;(6)“利、弊”→“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的观点;(7)“利大于弊”→两点之中有重点的观点。
www.deyou8.com   (四)注意对应词──使学生学得灵活
  “主要”对应“次要”,“现象”对应“本质”,“物质”对应“意识”,“主观”对应“客观”,“正确”对应“错误”……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就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想方设法引起学生对这些对应词的注意,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这样,就能使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例如,高一政治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下同)第二课第47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到:“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调剂实现的。”因为“主要”对应“次要”,所以,课本上那句话的言下之意是,市场调剂不是资源配置的唯一实现方式。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思考:另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实现方式呢?──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样,学生就初步地、灵活地把握了市场调剂和宏观调控的辩证关系。
  (五)重读关键词──帮助学生抓住知识重点
  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实质等等,就属于“关键词”。
  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重读关键词的方法,暗示学生要抓住这些知识的重点,或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对关键词画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笔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六)寻找反义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如识点
  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学会从对立面去观察事物,能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教会学生使用找反义词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观点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例如,“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高一上册第52页第三段)。这一句用黑体字,是重点知识,是一个重要观点。在这句话中,是“一种”,不是“唯一”。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除了“市场调节”还有“宏观调控”。是“有效”,不是“无效”,是“优化”,不是“劣化”。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资源配置”就有了一个全面的印象,对“市场调节”就有了一个准确的理解。
  二、前后联想地读,把课本读透
  (一)重视“引言”──使学生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
  现行政治课教材,每一课都有一个“引言”。这个“引言”,既概括了该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言简意赅地点拨了该课与前一课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对“引言”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板块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例如,高一政治课本上册第四课的“引言”的第一和第二句话是:“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各个行业分属于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业构成国民经济的整体。”这两句话,言简意赅地讲了三层意思:第一,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细胞;第二,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三大产业;第三,第三课(企业)和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之间的联系──各个行业分属于不同的产业。因此,无论是新课的讲授还是旧课的复习,我们都应谈要求学生不要忽视每一课的“引言”。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