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
结合语境,纵横联系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
文段阅读(一)
把“召医而尤其故”译成现代汉语。
“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
(关键要弄清“尤”在文中的意思,即与“怨天尤人”的“尤”的意思“怨恨、归咎”相同。)
文段阅读(二)
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文段(三)1996年全国试题:
解题技巧]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有两个:“给”和“亟”。
(1)“给” 常用义项有“供给”、“丰足”等。 “每宴飨费千金”,参照“给”字所在句“取诸县以给”,就可以断定这里的“给”由“供给”引申为“满足”的意思。
(2)“亟” 的常用义项有“紧迫、急迫”、“屡次”等。它与“府不敢迫”的关系,参照“知大谷------永以书抵幕府”的事实,就可以断定“亟”作“紧迫”讲了。
译为: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文段阅读(一)
翻译: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
商汤就解除其他三面网,只留下一面,又教网鸟者念咒语道……
1、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3、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浅近)
4、慄深林兮惊层颠
5、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逸豫”与“忧劳”对应,推知为“安逸享乐”)
7、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亡”对应“北”,均为溃败。此作名词,“溃败的军队”)
8、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亡:逃跑
等:相同,同样
9、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解析: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中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因此这句中的“言”可推断为“记载”之义。
10、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解析:联系下文“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的事实和经验教训,就可推断出“人事”就是“人的作用、人的主观努力”之义。
1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解析:上文已谈到“以羊易牛”而不被人理解之事。
高考题迁移:
1、1998年高考:
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汝归勿遽言
A、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