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率领、带 例释:宫之奇以其族行。《左传》
4>连及 例释: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国语》
5>有 例释:农民以鬻子者。《管子》
(5)附名词 作宾语 今译为:原因 例释: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良:的确)《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13因
(1)介词 1>表依据 今译为:按照、利用 例释:①更延英俊,因才授爵。《刘玄传》②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孙子吴起列传》
2>表条件 今译为:趁、趁着 例释:①因其无备,卒然击之《三国志》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3>表原因 今译为:因为、由于 例释: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②伺者因此觉之。《张衡传》
4>表由来 今译为:由、从 例释:①如因荣木变为枯木。《灭神论》 ②西倾因桓是来。《尚书·禹贡》
3
(2)副词 连接强调 今译为:于是、就 例释:①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鸿门宴》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廉蔺列传》
(3)附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沿袭、顺着 例释: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②批大郤,导大髋 ,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如同、犹 例释: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战国策》
14于
(1)介词 1>表处所 今译为:在、从、到 例释: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②鱼跃于渊 。《诗经》③ 从径道亡,归
在…方面 璧于赵。《廉蔺列传》④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2>表方向、对象 今译为:向、对、 例释: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对于 ③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3>表比较 今译为:比 例释:①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4>表被动 今译为:被 例释: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蔺列传》
(2)助词 句末表疑问 相当“乎” 例释: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吕氏春秋》
15与
(1)介词 1>表介进对象 今译为:跟、和、同 例释:①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②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③去时里正与
替、为 裹头《兵车行》④陈涉少时,尝与人庸耕《陈涉世家》
2>表方向对象、 今译为:向、对、 例释: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孟子·公孙丑下》
3>表比较 今译为:跟…相比 例释: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
4>表处所 今译为:于、在 例释:将渡江于中流,要离力微,坐与上风《吴越春秋·阖闾列传》
(2)连词 1>连接名词结构 今译为:和、同 例释: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②功与日月齐光兮《后汉书》
2>表选择 今译为:或者、还是 例释: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民遗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晏子春秋》
(3)助词 通“欤” 今译为:吗、吧、啊 例释: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了吧)《季氏将伐颛臾》
(4)附动词 作谓语 今译为 1>亲附、跟随 例释: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2>给予 例释:①与之璧,使行。《左传》 ②与斗卮酒。《鸿门宴》
3>交往 例释: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吕氏春秋》
4>对付 例释:一与一,谁能惧我。《淮阴侯列传》
5>允许、赞许 例释: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
6>帮助 例释: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论语》
7>等待 例释: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
8>参加、参与 例释:①蹇叔之子与师。《左传》②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正事《汉书》(咸与维新)
9>称誉 例释: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汉书》
(5)附名词 作宾语 今译为:党羽、同盟者 例释:约结以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荀子》
16则
(1)连词 1>表承接 今译为:就、便、那么 例释: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周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2>对比并用 不译 例释: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荀子》
3>表转折 今译为:然而、反倒 例释: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