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苏少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01-25 01:44:49    浏览次数: 999次    栏目:小学美术教案

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http://www.deyou8.com 苏少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描写自然现象的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
五、练练写写
大师们用图画用音乐来表现奇妙的大自然,同学们也一定想将自己的想法、构思表现出来,让我们拿出笔,把你最喜欢的自然现象画下来,还可以用一、两句话抒发你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感觉。
学生作业练习。
六、说说讲讲
评析作业
当我们和我们的祖先怀着敬畏的心情观察自然的同时,心中都被一个巨大的谜包围着,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古人用神话来解释,我们用科学来发现,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生:……
当一个又一个谜解开的时候,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就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利用自然,破坏自然,大自然也无情地报复人类,沙尘暴,水土流失……人们只有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即使避免和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才能与自然界共同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后记
 
 
第17课 叶子片片(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各式各样的树叶,让学生观察、欣赏叶的造型美与色彩美,使他们亲近大自然,发掘自然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根据叶的形状、表面肌理,采用磨印的方法,创作美术作品,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
3、培养观察力,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扩展思维,促使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形成。
三、教学重点:对树叶观察与欣赏,分析叶的肌理特点、造型美与色彩美,拓展思维与想象,创造性的表现自己所联想的事物,抓住他们的特征,用自己所擅长的技法,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在掌握树叶特征的基础上,抓住联想实物的特征,加以创造性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各种树叶,用于磨印的颜色、纸张等。
五、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绘制几棵没有树叶的大树。
2、情景导入:播放歌曲《小树叶》,引发学生联想,冬天到了,树妈妈的孩子们都离开了她,她好伤心啊!小树叶在哪呢?小朋友你知道吗?
3、讨论。
4、分析自己手上的小树叶。
展示学生搜集的叶片,感受这些叶片的造型美、色彩美。你看到的这些叶都有哪些形状?(掌状、针状、羽状、椭圆形、梯形……)触摸叶片,感受叶面的肌理。教师要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5、尝试绘制小树叶,给大树妈妈找孩子。
二、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
对同学们绘制的各式各样的树叶进行观察、分析,并代表树妈妈对他们表示感谢。
2、树叶的联想
A.叶子的故事,你知道叶子是有生命的,他们也有故事,你还知道其他的吗?(启发联想)
C.叶子的伙伴,讨论:叶子周围有哪些伙伴?长得什么样?(启发联想)
D.展示各种造型的叶子,讨论:这些叶子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启发联想)
三、尝试表现
1、欣赏图片与教师范作引起制作兴趣,吸取方法。
讨论画家和老师分别运用什么方法表现。如:绘画、摹印、想象画、故事画等。
2、教师示范方法,特别是磨印的方法。
3、将画家和教材中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学生尝试创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构思,
要勇于打破常规,自由地创作和表现。
四、展示成果
展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并评出谁的构思最巧妙,谁的想像最奇妙。
五、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六、课后拓展
收集新奇叶片或其他肌理独特的素材进行拼贴,美化你的生活环境。
教后记:
 
 
第16课 叶子片片(二)
一、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各式各样的树叶,让学生观察、欣赏叶的造型美与色彩美,使他们亲近大自然,发掘自然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用叶的剪裁、拼接、粘贴等方法组合成一幅幅画面,让学生体验联想活动所带来的自由自在的想像情趣与表现乐趣。
三、教学重点:利用叶的形与色和固有的肌理特点,展开丰富想像,联系事物,采用剪、裁、拼、贴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在减少对叶的剪裁的基础上,抓住联想实物的特征,加以表现。
四、教学准备:各种树叶、剪刀、粘胶,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展示学生搜集的叶片,感受这些叶片的造型美、色彩美。触摸叶片,感受叶面的肌理。教师要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二、发展阶段
1、          小组讨论
对各式各样的树叶仔细观察,分析它们是什么形,有什么样的颜色。
A.展示各种造型的叶子,讨论:这些叶子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启发联想)
B.把各种叶子进行剪裁与组合,讨论:它们又变成什么形状?像什么? (启发联想)
C.自己想用树叶做什么?怎么做?并向大家介绍小组的计划,同学之间互相探讨,充实想法。
2、欣赏图片与教师范作引起制作兴趣,吸取方法。
将教材中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三、制作展示
学生尝试制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构思,
要勇于打破常规,自由地创作和表现。
A. 独立完成。用单片叶进行联想造型表现。(不作裁剪)
B. 分组合作。用多片叶进行组合。(对叶稍作剪裁)
四、展示成果
展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并评出谁的构思最巧妙,谁的想像最奇妙。
五、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六、课后拓展
收集新奇叶片或其他肌理独特的素材进行刨作,美化你的生活环境。在墙面、手绢或衣物上进行磨印尝试。(要征得家长的同意与配合)
教后记:
 
 
 
 
第17课 老人和儿童
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2、大胆画出和制作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形特征及活动情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
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
教学难点:
刻画老人和儿童时线条、色彩的运用。手工制作中老人和儿童不同外形特征的刻画。
四、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资料等。
学具:油画棒、水粉颜料、彩色纸、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人。
 (1)教师化装成之人,瞒珊走进教室。
 师:(模仿老人的语言)小朋友们,大家好!
 生:(笑)
 师:我是谁呀?
 生:
 (2)师转身撕下胡须、皱纹等道具。
   师:快乐老人变变变!刚才老师打扮得像老人吗?
 (3)学生讨论刚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像老人,初步了解老人的形态特征。
2、初步了解和感受老人与儿童的不同。
 (1)学生取出课前准备的自己和爷爷奶奶的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爷爷奶奶。(选出2一3人讲述)
 (2)观察一下爷爷奶奶和自己有哪些明显的区别。(特别是脸部特征)
 (3)用笔简单地勾勒自己和爷爷奶奶。
 (4)进行简单的评价。
 (5)教师总结。
   师:老人的脸上有岁月的刻痕,儿童却像幼芽一样稚嫩。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看看老人和儿童还有哪些不同。
3、欣赏照片和美术作品图片,学习画法。
 (1)欣赏照片资料,图片展示的顺序为名人和儿童间隔出示,让学生直观比较送人和儿童的不同。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老人和儿童的不同。(头发、胡须、皱纹、眉毛、粗糙松弛的皮肤、体态等。)
 (3)欣赏美术作品,学同绘画方法。
   线描作品。如何用线表现名人和儿童的不同,初步理解线条的几种质感。
   水粉作品。运用什么样的颜色可以表达老人和儿童的不同。
   水墨作品。如何体现线条的流畅和粗糙。大胆地运用笔墨。
   学生自由述说,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4)教师进行简单必要的补充。
4、学生作业,分小组合作完成 “巨幅作品"《名人和儿童》。
 (1)讨论构图,大胆构思。
 (2)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3)自由绘画。
 (4)边画边想,边想边画。
5、评价展示。
 (1)小组选出代表讲解本组的作品。
 (2)互相评价。
(3)教师鼓励和表扬。
6、延伸活动。
 (1)表演活动。
 (2)评出最佳设计奖和最佳表演奖。
7、收拾活动场所。
8、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门了用绘画的方法表现老人和儿童,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今天,我们将用一些手工材料来表现儿童和老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篇:趣味心理游戏
  • 苏少版第三册美术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