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四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四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

    06-21 16:05:22    浏览次数: 687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四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后来兀术到中国,掠得中国士大夫,教之立制度,定分陛,昔金人草居野外,今者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         ——柏杨《宋史•陈亮》
材料三   金帝国汉化太深的现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缛节,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帝国为蓝图,国家阶层唯一的工作是比赛谁更能敷衍。遇有事情,都希望由对方决定,以便失败时自己不负责任。……中国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征兆,一一具备。
——柏杨《中国人史纲》
(1)据材料一,汉人的迁入给契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个少数民族的汉化政策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两则材料表明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呈现什么趋势?(2分)有什么意义?(1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必然性。(2分)


(4)材料三表明了怎样的观点?(1分)是否正确?(1分)说明你的理由。(2分)


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1200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3600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疾深自犹。――《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官雍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横,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
(1)材料一反映了哪朝的什么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2分)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2分)

(4)材料三的作者是如何“更张以救之”的?(1分)


(5)王安石的“更张”更深化,表现在什么地方?(2分)


(6)“更张”的结局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23.(8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课本“宋金对峙图”(图略)
(1)指出南宋与金“绍兴和议”是在哪一年?当时在位的南宋君主是谁?“和议”所确定的双方界线怎样划分。(3分)


材料二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2)据材料指出秦朝和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的目的各是什么?(2分)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1分)


(3)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2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中外历史新编》
 材料二  为什么像伽俐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是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在15世纪以前的中国一直比欧洲先进,对自然界的知识比欧洲人多,能够更有效的把这些知识应用于造福人类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王国忠《李约瑟与中国》
(1)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2分)


(2)归纳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主要特征并分别举例说明。(至少两例)(2分)

(3)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成果突出,但却未在中国引起“哥白尼式”的天文学革命,把中国带入近代社会,结合你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从地方上行政权、财权的弱化来思考其目的。
2.C  繁华享乐的背后是腐化。
3.B  从通判的职能思考。
4.B  B项内容从明朝开始。
5.A  政府得利息,农民可渡过青黄不接时。
6.B  归纳材料,联系课本。
7.D  范仲淹庆历新政获得百姓支持。
8.B  从耕桑、开河淤等关键词思考。
9.A  从对少数民族和汉族人不同的统治措施可看出。
10.B 宋辽和议后才会这样改名。
11.C  明确山海关地区在北宋归契丹管辖。
12.B  联系南宋时中原汉族与女真族的关系。
13.C  联想“靖康之变”。
14.C  思考“猛安谋克制”的统治方式、作用和实质。
15.D  当时历法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16.C  只能选择理财措施。
17.B  从“寇乱息”关键词思考。
18.A  人民拥戴的主因应是符合人民利益。
19.C  对北两次议和的背景、内容。
20.C  识记中书省直辖山西、河北、山东。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要点及解析:
(1)(从政治、经济、整体实力考虑)影响:①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②促进了契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③壮大了契丹的势力。
(2)(对比、归纳、联系的观点)相同之处:①任用汉人;②学习汉族政治制度;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分)     趋势:汉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少数民族纷纷接受汉族的文化。(2分)   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少数民族的发展。(1分)
(3)(从发展水平、交往作用、政治目的思考)必然性:①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进步;②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③为了巩固统治,少数民族统治者顺应了历史潮流,实行汉化政策。
(4)(简要归纳、简单说理)观点:金朝汉化太深导致金的灭亡。(1分)    不正确。(1分)  理由:①金实行汉化政策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②金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阶级的腐朽。(2分)
22.答案要点及解析:
(1)(归纳历史现象,从内外两角度分析原因)问题:北宋中期,军费和官俸开支庞大,形成严重的财政危机。(1分)原因:①政府扩充军队,增设官僚机构,使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②北宋政府每年还要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2分)
(2)(简要归纳观点,从阶级实质进行评价)观点:农民起义是心腹之患,其害大于皮肤之患的少数民族进扰。(1分)评价:材料二的作者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深深仇视农民起义军,将农民起义军称为“盗贼”“寇盗”,暴露了其阶级反动性。(1分)
(3)(从改革的背景进行分析)观点:官僚机构臃肿,百姓生活困苦,辽和西夏不断进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应该立即改革。(1分)评价:范仲淹较全面地反映了北宋中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并且提出了改革主张。(1分)
(4)(根据课本回答)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
(5)(从措施的完整性和变法的作用思考)深化表现:①范仲淹改革主要在政治领域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还包括军事和教育等方面措施;②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弱积贫的局面。
(6)(归纳共同结局,分析两次改革的共性)结局:两次更张的结局都失败了。说明:①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②改革有时会以个人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