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06-21 15:57:46    浏览次数: 125次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文 章
www.deyou8.com w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程标准解读
对斯大林模式历史功过的评价,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是“功大于过” 说。他们认为,评价经济建设应该有一个客观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是否符合国情和世界形势,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斯大林模式,其功绩是抹煞不了的。一种是“过大于功”说。有人认为,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包括政治上的不民主和“肃反”严重扩大化,经济上国民经济发展严重不协调以及外交政策方面的大国主义。它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学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苏维埃政权刚成立时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及评价。
●掌握国内战争胜利后,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掌握政策的内容及评价。
●掌握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内容、评价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培养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结合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培养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重要历史现象的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经济政策的学习,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是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途径。
●通过学习俄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认识社会主义有顽强的生命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信心。
自主学习精要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在落后的俄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十月革命后,协约国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妄图扼杀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
  (3)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面对极为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食外,其余粮食以极低价格交售国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评价:(1)进步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局限性:它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后来战争基本结束,情况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其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思维激活
说一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
做一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的“特殊历史条件”包括   ①国内外反动力量过于强大  ②俄国受到帝国主义威胁  ③俄国的相对贫困落后  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是最重要的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亟需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但是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实施: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3、内容: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在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在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4、意义:(1)理论意义:它的实施,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这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他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实践意义: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思维激活
说一说  新经济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实施的意义如何?
做一做  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苏维埃政权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三、斯大林体制:
1、形成过程: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2、主要特征: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1)积极影响: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2)消极影响:但是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对其他国家:第二次世界大会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
思维激活
说一说  斯大林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有哪些?如何评价其影响?
做一做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有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市场调节的指导性计划经济  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核心问题突破
1、考点一: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
学法指要:首先要注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运用,既要看到其进步性,还要注意其局限性;另外要注意“战时”的含义。
思维开放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初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以及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资极端缺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为了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需要,在经济领域中实施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史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上就是其最初实施的特殊历史条件和最初目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18年夏开始推行,1919年春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1920年发展到高潮。其特点是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的方法,超越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之所以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依据在于此政策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因为在特殊的条件下被迫采取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也是惟一可行的政策,它使苏俄政权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战争的胜利。
案例拓展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解析型选择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分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判断出这一经济政策是指新经济政策。
2、考点二:新经济政策
学法指要:注意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来理解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从而理解其实行是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的特征要注意从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对比中理解。其历史意义要注意放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来理解。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