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人教版)(1)

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人教版)(1)

    06-21 10:50:39    浏览次数: 907次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下载,http://www.deyou8.com 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人教版)(1),

前两个问题他直接给出了答案: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第6段)

第③个问题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写了许多地坛的景色。

这时引导学生注意一句话“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生中的不幸,只是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我们可以去发现那些没有改变的、仍然美好的东西。史铁生开始由顾影自怜转向对人类的一些永恒话题的思考:比如历史、自然和生命。这个时候虽然他的身体行动非常不便,但是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可以“诗性地存在”。而写作便是他对人生思考的外化,成了他的人生的一个支点。而他人生的另外一个支点就是母亲。在他艰难跋涉的历程中,母亲给了他许多关爱,许多扶助,许多鼓励,他也从母亲身上得到了生命的启示.关于史铁生对于母爱的理解,我们下节课再来谈。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感受母爱、理解母爱。

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必须舍弃,你会先舍弃什么?( )

A.母爱  B.爱情  C.友情  D.事业  E.金钱  F.健康

或许,每一个都重要,但母爱都往往是最后,然后自然引申到“母爱”。

1.请学生找出并朗读有关母亲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2.为什么作者要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她理解儿子,知道在这种时候应该让他自己出去走走,老呆在家里反而不好;她也知道有些事理儿子需要自己去想,去斟酌,她不想惊扰儿子。但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本能的、刻骨铭心的爱,她又无法不为儿子的生命担忧,她几乎是整日整夜处在痛苦、惊恐当中。只要儿子不在家,她就心神不宁坐卧难安;当儿子回家后,她想问儿子内心的想法到底怎样,有什么打算,却又害怕增加儿子的压力而终于不敢问。同时,她还希望儿子能够找到一条实现个人价值的路,走向他自己的幸福。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内心一直被这种矛盾反复纠缠而痛苦万分。

>>《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人教版)(1)》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deyou8.com网]www.deyou8.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因此,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1.早先的时候,我对母亲的爱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1)“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第3段)儿子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来不及为母亲想,甚至来不及体会到母亲的痛苦。

在此处作者为什么说“她的儿子”而不用“我”?

采用了一种远观的态度,表现了对自己的否定。

(2)再如第8段,母亲很为我担心,但她又不想惊扰儿子,所以她在儿子面前从来不表现出自己的担忧。当她在家迟迟等不到儿子,就来园子里找。找不到儿子时,她焦灼、茫然不知所措;一旦看到了儿子,她又克制住自己内心想让儿子回家的冲动,悄悄地离开。而“我”,出于倔强、羞涩等复杂的原因,躲着母亲,拒绝与母亲的交流。母亲懂得儿子的心理,儿子却不能体谅、回应母亲的心,等到自己能懂得母亲的时候,却已经来不及了。

2.我从事写作与母亲有什么关系?

当史铁生解决了生于死的问题而打算活下来后,他的最现实的愿望之一就是能报答母亲的爱。为了让母亲骄傲,想让母亲能够分享自己的快乐,使母亲能因我而感到幸福。

3.母亲给作者留下了什么?

用原文来说“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作者生存的启示:要坚强的承受苦难,要坚忍的活下去。这正是回答作者“怎么活”的疑问的答案。

作者确实坚韧的活了下来,他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了一条路,可是母亲却看不到了。残疾的儿子活下来了,而健康的母亲却匆匆离去。

4.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在最后一段有一句形象的表述,请集体朗读。

“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处处的脚印,也就是处处的关爱与牵挂。暗示出我的成长处处都离不开母亲的启发,就如同是地坛给予作者的生命的启示一样,在作者的心里,母亲已经和地坛融为了一体,和作者的坚忍果毅的生命融为了一体。

5.课文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第二部分是写“母亲与我”,两部分间有什么联系呢?

从文字来看,母亲因关爱儿子而随之来到地坛,这种联系只是表面的。从内容方面看,地坛使我对死豁达超脱,解决了为什么生(即生的理由)的问题;母亲使我看到了生的意义,解决的是怎样活(即活的价值)的问题,这种联系是内在的。无论是母亲还是地坛都使我获得了人生的感悟,因此说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

史铁生对母爱的感受是深沉的、独特的,抒写也是别具一格的。他的文本像是经冬的小溪,虽水面封冰,但在冰层下面,却涌动着冒着温热的水气的溪水,这多像他们的母子感情啊!以这种方式展开对母爱的叙写,十分成功。

“我”只是以一个曾经被疾病折磨得几近疯狂的儿子的身分追思母爱,想念那些让“我”感到彻心彻肺的疼痛的点点滴滴。这时候,不需要什么故作高明的手法,避开矫揉造作,毋庸故弄玄虚,压制流动的笔触,冰封纵恣的情意,“我”所能做的,就是记下这么多的点点滴滴,否则,只能是对母爱的亵渎。

“作者写母亲,用了冷处理的笔法,只是很平静地叙述母亲的艰难处境,对母亲的心理活动做一些猜测,娓娓地述说母亲找我的情景。平静的叙述下面,母爱的博大深切慢慢地凸现出来。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是伤痛狂热的,他偏偏用了克制的笔调,叙写了一次次缅怀母亲的场景。没有情感的扑面巨浪,这点点滴滴建立起来的情感的火山,虽不喷勃而出,也正在于它的内敛,才叫读者经久不息地体验着情感的波涛。”(见秦海英《感悟生命和爱》,《现代语文》2002年第1期。)但是,正是这种接近素描的方式,写出了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使得行文中有一种逼人的催人泪下的味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