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政治教学高中政治学习方法高考政治选择题解题方法及示例

高考政治选择题解题方法及示例

    11-14 22:53:34    浏览次数: 761次    栏目: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标签:高中政治学习方法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考政治选择题解题方法及示例,
  年份 GDP(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恩格尔系数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1990 / 1510.2 686.3 54.2% 58.8%
  2001 95933亿 6859.6 2366.4 37.9% 47.7%
  表中数据表明我国到2001年
  A、大体上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7例:(2003年上海高考单选2题)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食物开支在全部开支中所占的比例。收入水平低的家庭,其用于食品支出的费用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高,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则相反:所以说恩格尔系数反映了
  ①消费基金与积累基金的关系 ②消费基金内部结构关系
  ③家庭消费内部结构关系 ④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结构关系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www.deyou8.com
  四、选择题常见的干扰方式:
  综观近几年政治学科高考,考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缺乏了解。
  1、张冠李戴法: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或相近的知识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对策: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时事,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8例:(2004年全国春季高考22题)在1972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主要表现在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席位的合法权力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C.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废置 D.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9例:(2004年全国春季高考23题).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
  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
  ④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鱼目混珠法
  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对策:在高考政治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 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10例:(1994年高考14题)在下列选项中,采用多党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
  A、加拿大 荷兰 意大利 B、澳大利亚 比利时 西班牙
  C、英国 荷兰 澳大利亚 D、丹麦 比利时 西班牙
  正确答案是D肢。该题虽然考查的是常识性问题,但该题的四个题肢中涉及八个国家,有的实行多党制,有的实行两党制,有的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有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题肢之间有较强的干扰性,要把符合题干条件的答案选出来, 确实有一定难度,考生稍有疏忽就会误选。
  11例:(2003年高考天津卷15题).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A、选举权利 B、集会自由 C、民主监督权 D、行政申诉权
  3、偷梁换柱法: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对策: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12例:(1999年高考25题)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各地相继建立了村民选举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1998年11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表明
  A、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逐步完善 B、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组成部分
  C、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
D、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正确答案是AB肢,D肢与题干不吻合。C肢的错误就在于将“基层民主建设”这一概念偷换成“基层政权建设”。在我国基层政权是指乡镇一级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仅是村民自治组织,而不是基层政权。“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建设”属于民主范畴,而不属于基层政权建设范畴。
  4、正逆颠倒法:逆向类型选择题要求以各选项中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的问句中常有"不是""不属于""不正确""错误的""与…无关"等词,往往在这些词下面加着重号。
解答逆向型选择题首先要看清题目,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用。也就是首先根据题意正向思维,找出符合史实的选项,然后再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划去,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即正确答案。
  应该看到,通常情况下命题者不会特意出逆向型选择题,通过"文字把戏"来迷惑考生,出这类题是为了适应考查点的需要。纵观历年选择题,考的是"少数的"内容,"特殊的"内容,"独有的"内容,所以易出一些逆向否定型的选择题。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对策: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判明题干的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
  13例:(1990年高考34题)根据宪法第36条规定的精神,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是
  A、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B、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C、公民有宣传宗教的自由,也有在各种场合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D、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都是唯心主义的、不科学的,都应进行批判   
正确答案为BCD肢。由于受正向选择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考生选择了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A肢,而把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BCD肢舍弃了,以致该题的得分率较低。   
  5、主次颠倒法:这类题目常将概念间的主次关系颠倒,粗略看来,题肢意思和题干非常吻合,其实是以非辩证性干扰辩证法。 对策:答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对应概念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 物质和意识、实践和理论、国体和政体等,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命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法加以干扰。
  14例:(1999年高考33题)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很快死去。这一现象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B、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
  C、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 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
  正确答案是AD肢,B肢与题干无关,C肢貌似辩证地看问题 ,其实不然。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的作用不论多么巨大,也只能是第二位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不可能“也有决定作用”。
  6、因果倒置法:因果类型选择题、顾名思义考查的是各类政治、经济生活现象的原因和结果:大多是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等问句。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主要原因等。这种题型最富于多变性和综合性,一般有较大的难度。
  高考日益强调考查思维能力,因此因果类型选择题比重不断加大。解答此类选择题,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相关概念的含义及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一般地说,政治、经济、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都由多种因素促进。在诸多因素中历史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叫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同主观原因不尽相同,指的是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的最本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因此分析根本原因一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几个角度去分析。而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因果类型选择题、顾名思义考查的是各类政治、经济生活现象的原因和结果:大多是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等问句。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主要原因等。这种题型最富于多变性和综合性,一般有较大的难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