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07-01 01:42:46    浏览次数: 349次    栏目: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语文综合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2017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近两三年,一幅中国山水画,在美国被新闻报纸炒得沸沸扬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便是传为五代董源的《溪岸图》。
    《溪岸图》是一幅较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应毫无疑问,而且它还是早期山水画中属保守的一派。其内容描写隐逸文人,充满着山居田园生活情趣。画中主人与妻子儿女在一起,庭院中有女仆捧着盘于似送果食,柴门外有耕作归来的男仆,路上有行人。这些细节的安排,是后来同类山水画所不具备的。细节的描写使我们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童仆欢迎,稚子候门”,画中有仆人、稚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画中有飞鸟。“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画中穿蓑衣戴斗笠、肩负着犁的仆人,应是开春耕地回来。“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画中除葱茂的树木之外,奔流的泉水亦非常突出。“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画中主人倚坐在水榭栏杆边,回首面向河水似有所思。如此等等,如果不是着意画陶诗,那也是深受陶诗影响。据《宣和画谱》卷十一记载,山水画家中有孙可元者“好画吴越间山水,笔力虽不豪放,而气韵高古,喜图高士幽人、岩居渔隐之趣。尝作《春云出岫》,观其命意,则知其无心于物,聊游戏笔墨’以玩世者,所以非陶潜、绮皓之流,不见于笔下”。在御府收藏他的十二幅作品中,第一幅便是《陶潜归去来图》。这些话如果用来评价《溪岸图》也十分吻合,特别是关于艺术特点的“笔力”和“高古”的说法。而对董源,《宣和画谱》的描述是:“大抵元(这里指董源)所画山水,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重峦绝壁,使人观而壮之。”“然画家止以着色山水誉之,谓景物富丽,宛然有李思训风格,今考元所画,信然”。而沈括《梦溪笔谈》论其用笔特点是:  “其用笔苹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晁补之《鸡肋集》  “跋董元画”亦赞成沈括的说法。既然这样,可以大胆一点,把《溪岸图》叫做《陶潜归去来图》,寄之孙可元名下。按《宣和画谱》已不知孙可元“何许人”,而“好画吴越间山水”,可推之大约为江南人,生活在北宋初年。他的名字与作品在南宋之后已无人知,名气不堪与董源相匹。有人怀疑《溪岸图》款字为后添,或许孙可元之“元”,与董元(源)之“元”有一字之同,所画又为江南景色,后添款字为宋、元间画估之所为,亦有可能。                (《文物》2000年11期)
1.以下不属于作者认为《溪岸图》为孙可元所作理由的一项是    
  A.画中细节的安排是后来同类山水画所不具备的。
  B.好画吴越间山水,笔力虽不豪放,而气韵高古。
  C.喜图高士幽人、岩居渔隐之趣,非陶潜、绮皓之流,不见于笔下。
  D.画中细节的描写使人们想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
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溪岸图》为董源所作理由的一项是
  A.所画山水,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重峦绝壁,使人观而壮之
  B.以着色山水誉之,谓景物富丽,宛然有李师训的风格。
  C.用笔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D.《溪岸图》为早期保守派山水画家所作,与董源的性格与生活时代相差较远。

3.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把《溪岸图》置于董源的名下,是因为董源下笔雄伟,而孙可元笔力不够豪放。
  B.孙可元深受陶诗影响,其画内容多为描写高士幽人,充满山居田园生活情趣。
  C.由于《溪岸图》款字为宋、元间画估所添,所以被鉴定为董源的作品。
  D.作者考证认为,《溪岸图》便是收藏在御府的孙可元的《陶潜归去来图》。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可元和董源生活时代较接近,都是有名的山水画家,都有画收录在《宣和画谱》中。
B.孙可元和董源都擅长画江南景色,表现江南山水特有的情趣。
C.《溪岸图》的作者引起争议的原因在于孙可元名气不堪与董源相匹。
D.沈栝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而且对绘画也很有研究。


 答案:1(      )    2(      )    3(      )    4(      )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狗    事            陈忠实
    幼时爱狗成癖,书包中常装着狗崽,课堂上老师提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狗崽就抢先回答:“汪汪汪,呜!”
    那时候庄稼人吃饭艰难,不养狗;那时的狗性情极温顺,瘦骨嶙峋,走起路也是顺墙溜,轻手轻脚,不曾有过朗叫;撒尿也懒得抬腿;谦恭友好,谁叫跟谁走,不分贵贱,不看身份,走了就把你当主人。怯怯地移近你,躬身依你伏卧,尾巴也夹得紧,眼睛偷偷给你送媚色!很会拍马屁,伸出温吞吞的舌舔你手,像小媳妇一样温存。
    后来长大成人知道了狗事原是与人事相通,且中国文化关于狗故事极多:狗尾续貂、狗彘不如、鸡鸣狗盗、丧家之犬、狗里狗气、落水狗、狗腿子、狗男女……谁粘上狗名就没了人品!如此,谁敢与狗套近乎?称兄道弟拉哥们关系?看来做狗确实很委屈。
    沧海桑田,近年养狗却成时尚。狗事亦有了辉煌巨变。狗口大有赶超人口增长的势头。狗族竟也繁衍得名目繁多,叫价令人咋舌!狗医院、狗商店、狗协会、狗东西繁不胜举,有的竟过得如同大款、巨星般阔了。走近村堡巷里,一头游狗大刺刺地迎头扑来,满脸的骄横,脾气很火爆,开口就咆哮撒泼,没理可讲的,专拣热闹的十字街头撒尿,一条腿高扬着,大有指点江山的雄姿。屎也绝对不吃了,村里就少了唱歌般的呼狗声。家家门户紧闭。敲门询问,人未语,狗却叫得热烈!主人开门,那物儿暴跳如雷,更是凶恶,一条铁链绷得钢棍一般,这已是普遍礼遇。邻居往来,门外高声呼叫:“有狗么?”这对往昔的“有人吗”简直是讽刺。人人自是很少往来,墙越垒越高,狗越养越多,晚上睡觉还做噩梦。夜就成为犬吠的世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狗声起,万狗呼应!一时狗吠如潮,夜就失了韵致,月亮也消了清朗,而人却缩得更紧了。
    狗事张扬起来了,是人的自我价值的贬值么?是人心隔得太远了么?既是无法沟通,就连心扉也实实地关了!再牵条狗看守着,他人不得入内,各自守着一方青天,春夏秋冬自是冷暖不同,本是溶溶的浩荡天地却让狗族割据成一块块囚牢!连狗自己也囚于牢中了,一条铁链,一盆狗食,一窝起居,也就无法跨出牢门一步了。
    前日驱车到八里坪村,却极少见到狗,走近山民家门,山外人高呼:“有狗吗?”主人却在另一山头答道:“没有哟!自己进去喝水!”推门而入,果然无狗。偶尔也碰到一条狗,但却很礼貌,嗅嗅你便是了。然后调转头跑向灌木丛逮蝴蝶去了。山外人心里极妥帖于山野之气,茂林之色,潺潺水声中感悟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于是便浪语:情愿死在这里!又说回去将狗全打死,煮了,吃了,自己解放自己。这自是废话!世事如此无狗怎成?这是需要,却亦是人自身的悲哀了。

5.任何一篇好的散文都不会无感而发。本文作者之所以对“狗事”感兴趣,专门撰文谈论,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                                                                  
6.本文第四段写“邻居往来,门外高声呼叫:‘有狗么?’这对往昔的‘有人吗’简 直是讽刺”。
(1)喊“有人吗”,反映出叫门人怎样的心理?反映了怎样的人际关系?
(2)喊“有狗么”,又反映出叫门人怎样的心理?反映了怎样的人际关系?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