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中语文综合辅导201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03-14 12:40:34    浏览次数: 874次    栏目:高中语文综合辅导

标签:高中语文综合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201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09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获得2009年度《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歼 10” 战斗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给高原的盲童带来光明的使者萨布利亚·坦贝肯(德国);26年义务守护滇池环境的农民张正祥;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朱邦月;小岗村群众的贴心人沈浩;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荣获特别奖。  

“寻找感动”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于感动的思考,也是对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思考。通过这些活动,爱国爱民、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弘扬。  

1.卓琳---平凡至伟  

   原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邓小平同志的夫人。2009年逝世。  

主要事迹:  

    1937年,卓琳离开北平辗转到延安。  

    1939年卓琳结识邓小平并与之结为连理。为支持抗日,鼓舞士气,卓琳在枪林弹雨中紧紧跟随着邓小平,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邓小平率领部队每解放一个地方,卓琳随后就带着孩子们也赶到那里。  

    解放后,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卓琳依然默默无闻甘当无名英雄;  

    十年动乱中,卓琳陪伴邓小平在江西度过流放生活;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她亲自赴港见证香港回归。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10万元积蓄捐给汶川大地震灾区人民  

  颁奖词:  

  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她:  

  不动摇,一生不动摇,历尽沧桑绝不动摇。不是因为她是谁的夫人,而是因为她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人。  

  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时代伟人背后,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支撑着伟人度过劫波,支持着伟人创造新时代。在近30年中国崛起的历史记录中,应该有她重重的笔墨。  

2. 朱邦月--- 一家之主  

   男,71岁,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矿退休工人。  

朱邦月是福建省邵武市晒口煤矿的一名退休工人。1967年,他的工友顾伟祖因病临终前恳求朱邦月收养自己的儿子并迎娶他已怀孕5个月的妻子朱玲妹。其实,朱玲妹此时已经身有残疾。朱邦月与朱玲妹母子组成新的家庭后,让老大依旧保留姓顾,老二姓朱。为了更好地照顾母子三人,老朱放弃了生育亲生子女的念头。最初的日子虽然艰辛,但依然是幸福的。1985年,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由于遗传的原因,两个儿子高中毕业就先后患上了与母亲同样的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由于国内没有有效治疗的办法,两个孩子的肌肉开始萎缩,渐渐生活无法自理。朱玲妹的病情也逐渐加重,母子三人的日常生活全要靠老朱来打理。  

    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老朱就忙碌在这不足70平米的房间里,洗涮着家里人换下的衣服,在厨房里炒上几个他们爱吃的菜……  

    老朱每天早晨起床后,就帮母子三人翻动身体,然后上街买菜。回来就忙着给妻儿穿衣,洗漱、上卫生间。  

    主要事迹:  

    朱邦月是妻子的第二任丈夫,两个儿子也都不是他亲生的。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眼神,让朱邦月做了一个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  

    1986年5月,朱邦月因骨折病退。后来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丧失了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全靠一条腿的朱邦月照料。  

    朱邦月每天起床后自己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给他们穿好衣服,端水、挤牙膏,帮助妻儿洗脸刷牙,喂他们早饭,服侍他们方便,然后还要上街买菜。  

    中午再次重复三个人吃饭的经历。傍晚,帮助三个人洗澡,虽然是几天洗一次,即使夏天,洗一个人也要耗费半小时以上。到晚上,抱病人到床上睡觉,夜间朱邦月还要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数次。  

    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20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颁奖词:  

  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他:  

  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感天动地朱邦月,长驻真情在世间。  

  这个最为普通的中国男人,以病残之躯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别人眼里异常坎坷的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依然有光明。  

3. 阿里帕•阿力马洪----母爱最真  

   新疆阿勒泰清河县清河镇退休干部。  

   为了保证全家20多口人的一日三餐,阿里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 1米 2的大铁锅,她几乎把家里的全部收入都换成了食物,春天粮食不够吃,她就去地里挖野菜,秋天还要出去捡麦子、收土豆。尽管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见肘。为了多赚些钱为孩子们交学费做衣服,丈夫阿比包下班后就去为工地打土块,而阿里帕也在县食品厂找到了一份洗羊肚和羊肠的工作。  

   正是因为阿里帕对这个特殊大家庭付出的艰辛,让兄弟姐妹们早早就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相互关爱。  

   主要事迹:  

   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三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含辛茹苦,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个孤儿。  

    1977年,阿里帕的妹妹在医院门口发现了贫病交加的王淑珍,将她领回阿里帕家。一年后,小淑珍的回族兄妹王作林、王淑英、王淑花也来到了阿里帕家。 1989年,小淑珍的继父金学军也去世了,留下金海、金雪莲、金花三个汉族孤儿,阿里帕再一次敞开母性温暖的怀抱收养了他们,将他们抚养成人,帮他们成家。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拣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出售给别人,换点零钱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尽管日子过得清贫,但每个孩子都享受着家的温暖。对于收养的孩子,阿里帕待他们比亲生孩子还亲。  

    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膝下承欢。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颁奖词:    

  不是亲生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她:  

  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后都是娃,星星伴着月亮笑,每天都迎来一片金灿灿的朝霞。  

  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她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  

4. 沈浩----践行信念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09年病逝。  

   沈浩在小岗村的第二个任期结束时,小岗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000元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了39%,正在兴建的一些企业投产后小岗村将会有上亿元的股份,小岗村正在向着富裕迈进。村里流传一句顺口溜,叫做“有困难找沈浩”。  

    主要事迹: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他带领村民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  

    2006年,小岗村跻身2005年度“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一个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的社会主义新小岗重新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  

    在2006年底沈浩任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时,村民们派了十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三年。  

     2009年11月6日 ,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颁奖词: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他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5. 李灵----心灵放歌  

   27岁的希望小学校长。  

   主要事迹:  

   2002年,刚从淮阳师范毕业的李灵,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一手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  

   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像其他学校的孩子一样,能够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满头大汗地装载着孩子们的“精神食粮”,终于为孩子们建起一个阅览室。  

  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她  

  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  

  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6.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