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三语文同步辅导屈原列传(节选)教案

屈原列传(节选)教案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450次    栏目:高三语文同步辅导

标签:高三语文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屈原列传(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掌握“令”、“伐”、“疾”、“使”等多义词。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 第三段)
   2、难点: 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简介屈原的生平和影响: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 340年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本文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刚正不阿的正直品德。

                             第 二 课 时

    屈原者,名平,楚      之同姓(1)也。为  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3),       
                  楚国王族             担任
                                     闻:学识,名词。志:记,记忆力。名词

明  于治乱(4),  娴  于辞令(5)。   入  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
了解对于  的道理 娴熟  应酬的语言  对内就    商议      来发号施令  对外
                                  入、出:作状语

则接遇宾客,应对    诸侯,王甚任(6)之。
  接待      应付各国          信任

    上官大夫与之同  列(7),       争            宠而心  害  其能(8)。怀    
                同在朝列  (他)为了争得(楚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  才能
                                                       害:作患讲。 


王使屈原造为宪令(9),屈平属(10)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  而欲夺(11)之,         
        制定法令         写的      没有定下来          见到了想篡改他的
        造为: 同义, 制定

      屈平不与。  因谗之        曰:“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  不知。每一令
稿子        答应  就讲屈原的坏话说                 大家没有        法令
        与:给与,答应。谗:讲坏话,名作动。

出,    平伐(12)其功,曰:以为‘非  我莫    能为’也。”王怒  而  疏(13)
制定出来  夸耀           认为  除了  没有谁能制定法令    发怒因而疏远了屈平。
曰:衍词,不译。 

    屈平疾  王听之不聪(14)也,  谗谄      之蔽明(15)也,     邪曲之  
        痛心  听信谗言不辨是非  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王的明见 邪恶的小人

[1] [2] [3] [4] [5] [6]  下一页

屈原列传(节选)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