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感受与思考”作文教学课教案

“感受与思考”作文教学课教案

    11-14 22:52:30    浏览次数: 251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感受与思考”作文教学课教案,

“感受与思考”作文教学课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引导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
                     2、指导学生学生有意识地培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写出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教学重点:
                     1、培养感受和感悟生活的意识。
                     2、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个人网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请先看这几篇咱们班同学前两周写的周记:[打开文本:《秋》《他》《张强强》等粗略浏览,由一学生读一篇]
  这让我想起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之一叫“战胜脆弱”。当年的《文汇报》有一则消息说:“据估计,约有20%的安徽考生在作文中开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以父母双亡来写自己如何战胜脆弱,微笑着走出考场。一位书法很好的考生写自己失去双手后如何战胜脆弱,学会用脚写字,用脚答卷。而省招办表示:今年没有用脚答卷的考生。”这种千腔一调的文章早有人将其概括为“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现象。究其根源,正是应试作文模式扼杀了学生对生活个性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把严肃的作文当成随意涂抹的玩物,以致我们的记叙文、叙事流水帐、写人干瘪、绘景枯燥,毫无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气息。
  如何改变上面的现状?这是个问题。
  我们今天的作文任务就是:让写作建立在生活之上,感受和思考,“原来生活可以更好”!(板书黑体字)

二、入微的感知:
  先看一反例:《我的烦恼》
  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非常非常的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
  所谓感知,就是通过五种感官对生活的观察,它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感知是感受的基础。
  *我们在作文中是如何感知生活的?(简单例说:由学生找出例中描写种类)
1、通过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通感、直觉。[写事件]
例: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一段:                 
       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在“眼眶际眉梢”,“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上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馨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昨夜风和雨》 :在这个冬日的午后,我推开了古铜色的家门,迎接我的先是扑鼻的饭菜香,随后是父亲、母亲关切的话语。拍拍一路的征尘,谈笑着,议论着,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尽显出祥和与团圆的气氛。……
2、通过各种细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景物 [写人物]
例:《爸爸明天就走》
  夜深了,我们家的灯还亮着。
  屋里静悄悄的,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滴答响个不停。爸爸默默地点上一支烟,抽着,是回首往事,还是向往明天?我无从知晓,我只知道爸爸明天就走。爸爸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支撑起这个家,为了我们兄妹俩能安心读书,他要去打工。“勇子,你过来。明天,我就要走了,”爸爸顿了顿,“以后你放学早些回家,帮你妈干些家务活。听妈妈的话,好好学,要争气。”“嗯,爸爸。”我心里难受极了。
  “你给我找一张照片,让我带上。我放不下你们娘儿几个。”
  爸爸接过“全家福”,用袖子使劲地擦了擦,仔细地端详了起来。“爸,我……去写字了……”我鼻子发酸,想进屋去,这时爸好像在擦眼泪。……
3、通过声、光、色、态各方面 [绘景物]
   例文: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黑孩的眼睛原本大而亮,这时更更变得如同电光源。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幽幽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自我盘点:我以前在叙事、写人、绘景时有意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生活现象体现入微的感知吗?
                你能够对《我的烦恼》作出具体描写吗?
                今后在这方面还有方法性困难吗?(如果答“没有”,就可继续——)

三、个性的感受:
  有了入微的感知,才能有个性的感受。所谓感受,就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是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个性化的东西越能打动人。有意识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是展示个性感受的关键。
例:《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胡娟)    [找一个学生读一遍,略作点评]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做作业总是不安心,猛听到什么响声总是“唰”地回过头,多么渴望再见到父亲端着茶杯含笑进我的房门,可是回过头去,依然是冷清清的屋子。这时,我突然感觉到家变大了,做作业的时间格外长。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要把家中所有的灯都打开,还要煞有其事地咳几声,那不大的回声老在耳边回旋。有时,突然感到一丝寒意,便冲进爸妈的房间里找到一件爸爸的外衣,披在身上。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多想打开电视看一看,却不知今天怎么克制得住。若在平时,哪天晚上不总是往电视机旁一凑,虽不想看什么,但总想调一下节目。也不想跟同学打电话闲扯,却担心爸爸、妈妈的同事来了电话怎么办,家里的虚实是不能让外人探知的啊!于是,干脆把电话搁断了。
  *怎样获得个性化感受?  ——理解以下两种感受:
      情感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感情上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憎恶等,多通过叙述、抒情方式表达。
   评价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等价值判断上的心理反应,如好坏、优劣、强弱等,多通过议论方式表达。
例:说说上第一堂课的感受。         
     生1:听课时,我好几次都有鼓掌的冲动,以前的任何一堂课都不曾让我这样冲动。
     生2:我们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痴迷,可惜下课铃不解风情地响了,我只好目送着陈老师走出教室。
     生3:这堂课就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目光掠过知识的海洋,我看到了胜利的彼岸。
     生4:第一印象马马虎虎——平添了几分好感——我有点兴奋了——我兴奋极了。 //   
   生5:语文老师的“课前总动员”决不亚于上新课,效果非凡。
   生6:今天这四十五分的课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我猛的发现,我这堂课竟没来得及开小差,我竟然一分钟也没有放过,这对我这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是奇迹。
   生7:看也看了,说也说了,我觉得这堂课是语文新纪元的开始。打个分吧,90分。

*体验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具体感受。
   1、假设你是一名特困生,接受学校的特困补助,你的感受如何?[作思维开拓]
(K:我低着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心情是复杂的。贫困是一种不能重视的痛苦,接受资助总有一种被“施舍”的味道。此时的我,神经变得特别敏感,一抹夕阳从窗口探入教室,想以它柔和的光辉照亮我的眼睛,但是很难,秋天的夕阳让我更伤感,我深深地埋下了头。 )

[1] [2] [3]  下一页

“感受与思考”作文教学课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