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③。
溯洄从之④,道阻且长⑤。
溯游从之⑥,宛在水中央⑦。
蒹葭凄凄⑧,白露未晞⑨。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⑩。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1。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2。
蒹葭采采13,白露未已14。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5。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心16。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17。
注释 ’
导读
这是一首优美的怀人恋歌。全诗熔写景、叙事和抒情于一炉,描摹传神。在一个深秋的凄清的早晨,水边墨绿的芦苇沾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诗人踏着浓霜而来,伫立河边,凝视“伊人“的一方,惆帐不已!一忽儿逆水而上,但因道险路长,不易找到;一忽儿顺水而下,却又仿佛在那水中央。一幅可望不可及之景,使“伊人”高洁、美好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透露着一种企慕、惆帐和难言之情。因诗人明明知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清人马瑞辰说:“在水一方,诗言伊人在其地,有可求也。下四句言逆求之则远而难至,顺求之则近而易见,非以在水一方为喻远也。”(《毛诗传笺通释》)由此可见,诗人没有直接去找“伊人”,可能有一段得而复失而又不能忘怀的爱情的难言隐衷。这首诗在艺术结构上,一连三章对环境的渲染和人物心态的描写上,既有层次,又富变化,层层推进:如景物有变化,时间有推移,情节有发展,感情有深化。因此,反复吟唱,蕴含无限深情,令人心动神摇。这首诗确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神韵飘逸的妙品!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深受其影响。
无 衣
岂曰无衣①?与子同袍②。王于兴师,修我戈矛④,与子同仇⑤!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⑥。王于兴师,修我矛戟⑦,与子偕作⑧!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⑩,与子偕行11!
注释
导读
这是一首秦民相约从军的军歌。秦国地处西域,经常遭受少数民族的侵扰,因而不得不进行频繁的自卫战争。《无衣》就是骁勇善战的秦民所唱出的一首威武雄壮的军歌。全诗三章,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开篇,在一片“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的豪迈而坚定的回答声中,表现了士兵同甘共苦、互相关心、团结一致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在“王于兴师”的号召下,秦民磨好戈矛,同赴战场,同声唱出“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的雄壮歌声,慷慨从军,共御外侮。这首诗语言干脆利落,音凋高亢激越,节奏铿锵有力,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性。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军歌,对后世反侵略的卫国战争具有很大的鼓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