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为了忘却的记念》——一学习方法 积累词汇 补充注释 语言运用 读写借鉴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学习方法 积累词汇 补充注释 语言运用 读写借鉴

    11-14 22:56:46    浏览次数: 142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学习方法 积累词汇 补充注释 语言运用 读写借鉴,

五、读写借鉴

    清代学者李渔曾有关于戏剧创作的“立主脑”、“密针线”、“编戏如缝衣、先剪布后缝衣”等理论,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指导文学创作。

    复杂的记叙文内容繁多,作者在动笔之前,面对着庞杂的原始材料,它们就像一卷卷未开剪的布料。李渔指出:“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作者用“主脑”(文章的主旨)这把剪刀按需裁剪,然后做成一件“无缝”天衣。“知其所以然”之后,我们在阅读复杂的记叙文时就知道如何下手。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就是按需剪下的那几块布料;然后再找到把它们密缝起来的“针线”——贯穿全文的线索;最后就要研摩“针法”——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之法。《为了忘却的记念》主要记叙了几位青年和鲁迅的交往。本文的“基本布料”如下:一、说明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二、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三、简述左联成立后对白莽的新了解及白莽、柔石的被捕;四、五烈士被捕遭害的经过;五、抒发悲愤之情,表达对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念。这五部分用“悲悼烈士”这根线串连起来。全文以叙为主,结合议论和抒情的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能达到“天衣无缝”境界的“无上针法”。如在写赠给白莽的两本书失落时,议论这两本书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感到“明珠投暗”、“岂不冤枉”,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蔑视之情;在抄录了柔石的来信后,评论说:“但他信里有些话是错误的,政治犯而上镣,并非从他们开始;但他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了严酷,其实是不然的。”这样写来既点明了柔石的“迂”,又更加猛烈的抨击了反动派的专制暴行;在叙述柔石等人遇难、他身上中了十弹之后,作者悲愤难抑地发出意蕴深邃的呼喊:“原来如此!……”;在写“一个深夜里”周围的沉寂之后,先议论“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多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又吟诗一首以表达难以尽诉的悲愤与哀痛之情。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深化了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忘却的记念》内容博大精深、写人记事,涉及五个人,并记叙了许多琐细之事,几乎件件都和文学艺术有关。作者仿佛一位“手谈”(围棋)高手,他把每一个棋子都安置在它的最佳位置,布成一局“玲珑精妙”的好棋。作者把他和五位烈士的交往、接触和对烈士的悼念作为线索,把原来纷杂、零散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全文以“悲愤”作眼,重在“舒愤懑,”写作者与白莽的交往、作者与柔石的交往、追忆柔石等一同被捕遇害的经过、狱中情况及抒发悲愤心情并指出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写来井然有序,丝丝入扣。“玲珑”好棋“玲珑”在棋子间气势的呼应、回环。本文结构之妙“妙”在各部分之间过渡和衔接的巧妙。如第一部分写送书给白莽、提及托柔石送书,自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写柔石,并顺带写冯铿。第三部分又写托柔石送书给白莽,转而在第四部分写他们被捕遇害的经过,再补写李伟森、胡也频两人。全文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如羚羊挂角,了无“斧凿”之痕。

练习

    参阅陆文蔚先生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第1自然段语言运用的分析,完成对文章第4自然段的语言分析。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最黑暗里,用我们的同志的鲜血写了第一篇文章。

    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惟有默默地身受着宰割和灭亡。繁难的象形字,又使他们不能有自修的机会。



www.deyou8.com
智识的青年们意识到自己的前驱的使命,便首先发出战叫。这战叫和劳苦大众自己的反叛的叫声一样地使统治者恐怖,走狗的文人即群起进攻,或者制造谣言,或者亲作侦探,然而都是暗做,都是匿名,不过证明了他们自己是黑暗的动物。

    统治者也知道走狗的文人不能抵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于是一面禁止书报,封闭书店,颁布恶出版法,通辑著作家,一面用最末的手段,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以死刑,至今并未宣布。这一面固然在证明他们是在灭亡中的黑暗的动物,一面也在证实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阵营的力量,因为如传略所罗列,我们的几个遇害的同志的年龄,勇气,尤其是平日的作品的成绩,已足使全队走狗不敢狂吠。

    然而我们的这几个同志已被暗杀了,这自然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若干的损失,我们的很大的悲痛。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却仍然滋长,因为这是属于革命的广大劳苦群众的,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我们的同志的血,已经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革命的劳苦大众是在受一样的压迫,一样的残杀,作一样的战斗,有一样的运命,是革命的劳苦大众的文学。

    现在,军阀的报告,已说虽是六十岁老妇,也为“邪说”所中,租界的巡捕,虽对于小学儿童,也时时加以检查;他们除从帝国主义得来的枪炮和几条走狗之外,已将一无所有了,所有的只是老老小小——青年不必说——的敌人。而他们的这些敌人,便都在我们的这一面。

    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纪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的斗争。

    [第1自然段语言运用例析]:

    文章一开始就单刀直入,紧扣题目。“今天”和“明天”,两个普通的时间词,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今天”,指黑暗的旧中国,“明天”指光明幸福的新社会。“之交”指两个不同的社会交替时期。这一句是就时代特点说,语言简括而又委婉,这是由于当时所处时代环境,不得不这样概括、婉曲地说,但是明眼人一看就明瞭“今天”指什么,“明天”指什么。“诬蔑和压迫”是指反动派对革命文学所采取的卑鄙毒辣的手段,“之中”是表处境和遭遇。“发生”和“滋长”是就革命文学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说。用表示时间的副词“终于”和表示程度的副词“最”,表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冲破重重阻力和极度困难,生命力无比旺盛。“我们的同志”,说明了鲁迅坚定鲜明的立场;“写了第一篇文章”,是对我们流尽鲜血的同志的高度评价和讴歌。这一简明有力的开头,作者是站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史的高度,来颂扬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者的,这为全文奠定了悲壮激昂的基调。

答案

    [第4自然段语言运用分析]:

    再次点明左联几个青年作家的“被暗杀”,揭露反动派的无耻罪行。“自然是”“若干的”的损失,既肯定这一损失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生、发展”的关系,非同小可;而又指出这只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局部的、暂时的遭受挫折,无产阶级文学不会因此而就一蹶不振。“若干的”是就数量范围说,“我们的”指无产阶级革命阵营,“很大的”是指“悲痛”的程度。一个“但”、一个“却”和“仍然滋长”,充分显示几个青年作家虽然被杀害,但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非但斩不尽,杀不绝,而是掩埋同伴的尸体,踏着同志们的血迹,继续奋勇前进,日益壮大发展。这是鲁迅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敌人屠刀面前发出的庄严号召和誓言。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它是属于革命的广大劳苦群众的,它和广大的革命劳苦群众血肉相连,植根于广大的劳苦大众之中,有着不可摧毁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存在、壮大、滋长”和三个“一日”,显示了它们的依存关系。通过排比句式,更显出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再郑重地说明同志们流血牺牲的巨大意义——证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是“劳苦大众的文学”。连用四个“一样的”,反复说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是与革命的劳苦大众之间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的。但四个“一样”,却又有不同之处:前两个“一样”说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同革命的劳苦大众同样是反动统治者的眼中钉,肉中刺,因而同样受到压迫和残杀;第三个“一样”说明他们都站在一条战线上,作共同的反抗,并肩的斗争;第四个“一样”则说明命运相同,生死与共。在句子的形式上,既是排比,又有错综变化,“受……压迫,……残杀”,这两者连在一起,是同一个动宾结构;“作……战斗”,“有……运命”分开作两个动宾结构,句式参差变化,显示了语言的错综美。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