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2017高考语文素材:标点符号考点知识清单1

2017高考语文素材:标点符号考点知识清单1

    03-14 12:40:34    浏览次数: 978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2017高考语文素材:标点符号考点知识清单1,
例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6、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如“五一”等。

7、表引用成语、熟语、谚语等

使用引号应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例如

我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4)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例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8、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十一、书名号:主要用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使用书名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书名号的用法有三种情况:

A.书名在前,篇名在后。例如:《后汉书?列女传》

B.书名在前,类名在中,篇名在后。例如:《诗经?魏风?伐檀》

C.书名内又有书名。例如:《读〈雷雨〉有感》

(2)如果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本身的名称,不应用书名号,不属于原书原篇的,不能用书名号。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叹号、问号不能用在句子成分之间,其语气停顿相当于句号。

如:我呀,还得再活上一阵子呀!

2.省略号不能和“等”同用。

3.书名号容易忽视。如:资本论不是很长吗?你不也要读吗?

4.破折号与省略号的区别:

破折号表声音延长,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如:“我……不行……了,请……你……”

省略号后一般不能再用点号。

复指成分之间不能用逗号或顿号,如果用只能用破折号。

如: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十二、引号同点号的综合运用

1、直引,即直接引用原文,引文结束时点号应在引号之内。

例:局长说:“老高,你们的目的看来是要建个新车间。”

2、夹引,即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有两种情况:

一是引文结束时不需要停顿,那么其后不用任何点号。

例:大家不会忘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名句吧。

二是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如果引文中还要套着引文,则依据其是直引还是夹引来判断。

例1、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先生曾说:‘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的目的为必要条件的。’”(双重引用均为直引,故句末句号应放在单引号和双引号之前)

例2、他说:“鲁迅先生确是一位伟人,是他提出的‘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的目地为必要条件的’。”(这是一个直引夹套引的句子,就全句而言是直引,句末句号应在双引号内;就句中再次引用而言,是夹引,句末句号只能在单引号后,这样句号变应放在单双引号之间)

4、“XX说”的前后如果有直接引语,则直接引语得点号应放在引号内。

例1、“孩子,”她断气以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

例2、“你对我说的,我一点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签在哪儿。”

5、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要放在引号之内。

例1、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例2、来水看见艾艾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啦?”

十三、括号、引号、点号的综合运用:

如果引文后需要注明出处,属直引的在引文后面用括号注明;属夹引的,点号在引号外时,要把点号移至括号后,如果引号后无点号时,在引文后面用括号注明,不加点号。属直引的的注释末尾可保留点号,括号外不再加点号;属夹引的注释末尾不保留点号,但问号、叹号可保留,括号外仍不能用点号。括号内若内容复杂,可按一般情况标点。

例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例2、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例3、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刘勰语)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