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抓特征,明类型---高考诗歌鉴赏快速解题能力训练---谈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抓特征,明类型---高考诗歌鉴赏快速解题能力训练---谈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980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抓特征,明类型---高考诗歌鉴赏快速解题能力训练---谈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周崇新

1990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首次亮相,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以往以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命题,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我认为抓特征,明类型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考大纲要求: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简单一点说就是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技巧的鉴赏与评价。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内容,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等。每一种类型的诗歌自有其特征和规律,能帮助我们鉴赏。这里就谈谈怀古咏史诗的鉴赏,见微知著,培养快速解题能力,提高备考的实效性。
第一步。总结规律
首先。明确什么是怀古咏史诗。
可以从课本切入,如第三册刘禹锡的《石头城》学习,可以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起,让学生熟读成诵,再例举老教材上的李白的《苏台览古》、《越中览古》,初中课文刘禹锡《乌衣巷》,感知这类诗并归纳出怀古咏史诗的定义,即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 题的一类诗歌。
其次。让学生比较归纳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寄托的是国运衰微的感慨。
总之,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借古伤今、讽今、伤己,即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再次,让学生比较归纳在艺术技巧方面的特色。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借助典故叙事抒怀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李商隐的《贾生》,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盛衰、古今对比(李白的《越中览古》),或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
第二步。实战演练。
首先,高考试题回顾,让学生明确这类试题的重要性及高考命题思路、方向,掌握答题的要领。
[1990年]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1--2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D)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C)
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着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1996年•全国]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0—11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0.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D)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11.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2004年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答案提示: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五)
[2004年青海卷(全国IIII)]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16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提示:“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yin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005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其次,从答题中总结鉴赏方法,以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如,首先抓关键语言(标题、注释、诗眼)、抓意象迅速确定诗歌类型,这一点是不不难的。其次要弄清史实、典故,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其实,高考诗词鉴赏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课本中出现过,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再次一点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简历、、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以便感悟诗情,是感时、讽世还是伤已,这对咏史诗词尤其重要。最后要品味技巧手法,表达方式上是描景,叙史事,抒情还是议论;表达技巧上是对比、烘托,还是借古讽今、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工于炼字、寄托、自况等。

[1] [2] [3]  下一页

抓特征,明类型---高考诗歌鉴赏快速解题能力训练---谈怀古咏史诗的鉴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