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2)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2)

    03-14 12:40:34    浏览次数: 797次    栏目:中考复习资料

标签:中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2017中考考点梳理二十一: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2),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雪山上的父亲
  岳立功
  夕阳收罢最后的余辉,高原的太阳隐退到皑皑雪山后面去了。格尔木河流金溢彩,变幻着万千奇致,有如都市高楼闪烁的霓虹。于是,我想父亲的那句话一点也没错:雪山上也有一条美丽的深圳河。
  我去的地方就是父亲所说的那条雪山上的深圳河——地球上最高的兵城格尔木。那一天团干部专门引我去看烈士陵园,在一块依稀可以辨认的石碑上,我找到了父亲的名字。
  父亲来格尔木的时候,条件比眼下要艰苦得多。父亲所在的汽车团被戏称为“军中游牧部落”,担负着驻藏部队80%以上的物资运输任务。在那块埋在天国门槛旁边的披雪石碑上,只有一行冰冷的文字: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
  父亲的车队就是这样成年累月一趟又一趟与这“地狱之门”擦身而过。那一年,父亲为了帮助修理一辆出故障的军车而掉队,他和那位战友被困在茫茫风雪里。从唐古拉山口涌来的飞雪很快埋没了半个车身。两个战友只能紧紧在驾驶室里搂抱着,用共同的体温与死神搏斗。那一回,父亲捡了一条命,却冻残了一只手。
  第二年,父亲没能如愿下山,却搬到了更高的地方。七月,昆仑山下突降雨雪,肆虐的雪水挟着汹涌的泥石流,袭击了兵站附近的藏族村寨。父亲和战士们帮助受灾群众撤离险境,途中被突然袭来的两股汇合雪水卷了进去,父亲不顾自己的伤残,救起了三名藏胞兄弟,当他拽着受伤遇险的一个战士的手向上爬时,一股巨大的雪水吞没了他俩的身影……
  这些故事是父亲的老战友讲给人听的。政委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指着一块块墓碑上的名字:贾洪照、李春芳、陈国英……四十年来,小小的青藏兵战部,就有一千多名官兵,把生命献给了雪域高原。
  当我第一次经过唐古拉山口时,我久久地伫立在那里,面对着默默无声、屹立在世界屋脊的唐古拉山军人雕像,我对于父亲的一切疑问,全部找到了答案。
  父亲身材并不魁梧,就像故乡那条南国的小河,有几分灵秀几分文弱——这是乡亲们给他的评语。但父亲在我的心目中,影像却是模糊的。四年一次探亲假,他还不如一只来去匆匆的候鸟。因为穷,他当兵去了,却去了个更穷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地方,母亲也说得不怎么清楚。母亲说那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是随手可摘白云擦汗的地方。
  较之内地,也许格尔木的春天要来得迟的多,但高原迟来的春天却是世上最令人怦然心跳的季节。格尔木河蓝得像高原明澈的天空。眼目所及处,永远是望不尽的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得发蓝的青稞,如锦似缎。我终于明白了,守卫高原,就是守卫圣洁,守卫尊严;守卫高原,就是守卫收成,守卫故乡。
  格尔木河,我雪山上的故乡河啊!
  (央视国际第三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作品)
  1.阅读全文后,说说你对文题“雪山上的父亲”的理解。
  2.加点的“天国门槛”和“地狱之门”意思相同吗?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3.文中加线句的描写很美,但实际上却是指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面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夕阳收罢最后的余辉,高原的太阳隐退到皑皑雪山后面去了。格尔木河流金溢彩,变幻着万千奇致,有如都市高楼闪烁的霓虹。
  (2)格尔木河蓝得像高原明澈的天空。眼目所及处,永远是望不尽的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得发蓝的青稞,如锦似缎。
  5.当作者第一次经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对于父亲的一切疑问,全部找到了答案”。他的“疑问”是什么?答案又是什么?(后一问可用文章原句回答。)
  6.文章结尾虽然简单,却不仅照应了开头“       ”一句,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原因。  

  (二)守卫
  雷从俊 孙继革
  “五月雪,八月霜,九月一片白茫茫。”秋天还没有走远,一夜之间,山川素裹,漫天雪舞。无论是百里丛林,千里戈壁,还是万里草原,都投入了雪的怀抱。
  是谁,第一个走出门去,在茫茫世界中打开一条路?是谁,第一个拿起这冰清玉洁的武器,展开一场“雪战”?在军营,在北国的许多军营,雪,有时被哨兵塑造成一件件精致的作品,有时,它就是军人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
  千里之外的大山深处,一座小小的哨所迎来了它最灿烂的黄金季节──深秋。叶子红了,果子熟了,偶尔有点点白云从哨所前飘过,有潇潇秋雨从空中缠绵而下,将天地之间的距离瞬间拉近。
  是谁,躬身行跃在弯弯的山道上?是谁,矗立山巅,用犀利的目光巡视着一丝丝风吹草动?在山里,哨所是唯一高高筑起的旗杆,哨兵就在这旗杆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飘扬。
  大雪带来了天空的祝福,也收藏了大地的生机;塑造了圣洁的世界,也营造了一座座冰封雪裹的孤岛。军营是这里唯一的“人家”,哨塔是这里显著的标高。哨所的炊烟,在方圆一百多公里内,都找不到自己的伙伴。沿着哨所的小路向山外走,用不了一会儿,就走到了尽头。这里,没有多姿多彩的风景,也没有林立的店铺、满目的幸福。或许正因为这样,那些闲游的云彩都会成为战士们谈话的热点,那些普通的生活细节都会变成大家趣味盎然的娱乐,那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命都会引起他们热烈  的表达!
  单调与寂寞,让年少的心灵更容易创造出丰富与充实。巡逻归来,战士们像照顾恋人一样,悉心养育这些普通的花花草草。美丽,装扮着心情,也装扮着荒凉的群山。当然,与温婉细腻相比,他们更偏于豪放和激情。他们热爱运动,倾慕狂野,有时他们把浑身的活力都交给这圆圆的篮球,交给这仅有的很不规范的半个篮球场。有时,他们只属于训练场,属于那些或庄重、或雄阔、或机敏的步伐。更多的时候,他们一遍遍地温习着兵与枪的情感,一招一式地演练着可能发生的一切。
  边防,是边防军人的田野。巡逻,是边防军人的耕耘。无论风有多大,雪有多厚,在寥无人迹的千里边关,他们每天都要把一串串象形文字写在洁白的书页上!就连曾经在疆场上纵横驰骋的战马,如今也成了巡逻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它矫健的雄姿,在长长的边防线上,伴随战士们送走一个个风狂雪暴的夜晚,又迎来一个个朝霞满天的黎明。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风从汉唐吹来,诗人笔下的风刮了两千多年,如今依然可以洞穿钢铁。狂风吹落一场又一场漫天飞舞的雪花,却吹不落边关哨所生生不息的缕缕炊烟!冰雪一层又一层覆盖着茫茫林海,却覆盖不了边关哨所战士坚实的足印!在一个个风卷沙扬、冰封雪裹的日子里,战士们用梦想驱散寂寞,用热情挥洒豪迈,用青春的足迹在北疆边关谱写着一曲曲戍边卫国的绿色交响!
  在往事中漫步的老兵纵有千言万语也情愿不声不响,纵有壮志雄心也情愿在默默中表达。他们懂得在喧嚣中放弃,也懂得在寂寞中坚守;懂得在艰苦中眺望,也懂得在往事的温情里出发。
  五年前,一位已经在边防工作了十几年的军人只身来到这里,担负通讯线路的维护任务。为了支持他,妻子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带着孩子来到哨所,成为边防线上的最后一个夫妻哨。
  每天,他都要沿着线杆巡视、维护线路,莽莽荒原上只留下他一个孤单的身影。而不论是暴风还是狂雪,都挡不住他深深浅浅的脚步。
  作为哨长,他没有士兵,但他却说:“每根线杆都是我的战士。风掠过电线发出的声响,对我来说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因为那是战士的歌声!”
  林海雪原,因为有了边关军人,因为有了目光的坚毅、脚步的执著,因为有了马蹄的刚健,雪撬、爬犁的悠远,才有了祖国的概念和疆土的定义,而不仅仅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传说。
  寂寞山岗,年轻哨兵的目光穿过远天、穿越寂寥,带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对人民真挚的情,谱写着一篇篇动人的乐章。
  这简单而铿锵的旋律,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奏响、流动,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有力,同样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崇敬,诠释着保卫国家、守卫和平的重任。
  (选自央视国际2006年11月6日电视散文)
  1.阅读文章后,你认为作者赞颂的是哪些人?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边防,是边防军人的田野。巡逻,是边防军人的耕耘。(2)狂风吹落一场又一场漫天飞舞的雪花,却吹不落边关哨所生生不息的缕缕炊烟!冰雪一层又一层覆盖着茫茫林海,却覆盖不了边关哨所战士坚实的足印!
  3.阅读全文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边防军人的生活环境。
  4.阅读倒数第三段,谈谈为什么林海雪原“不仅仅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传说”?
  5.文末一段“这简单而铿锵的旋律”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简单而铿锵”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