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高考作文文体训练专题(人教版高三)

高考作文文体训练专题(人教版高三)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657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考作文文体训练专题(人教版高三),

 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见文体。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对文体的要求逐渐放宽,例如1998年明确地说“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000年说“文体不限”,2001年、2002年和2003年都说“文体自选”。
    “文体自选”本来有利于考生充分显示自己在某种文体写作上的优势,但由此又使某些学生误以为“文体不限”就是取消了文体的要求,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高考和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不少的“非驴非马的怪物”。因此,必须澄清。       
    “文体不限”决不是“不要文体”。虽说“不限”,但这“不限”的是你喜欢运用的任意一种文体,你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散文。
    选什么文体,一要根据题目,有的题目虽然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者散文,但也要考虑看它最适合用什么文体;二是根据自己的写作实际,选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文体。
    各种文体都有各自的用处,高考虽然不限文体,但我们还是得打牢各种文体的基础,从训练每一种基本文体的写作人手,扎实写好“合格文”,“合格文”就是达到“基础等级”,进而融会贯通,以求在一定的规范下求异创新,实现飞跃提高。
    各种文体之间虽有共性,但各种文体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写作时,应遵照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要求。
    下面主要就谈谈记叙文基本特点和要求,使同学们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标准。
  记叙文是以叙事描写为主要手法,以记人、叙事、状物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这种文章,选材范围广泛,写作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写好记叙文必须在立意、选材、结构和表达等方面下功夫。
  1、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首先是要正确、健康。二是立意要纯,“意”多,文思必文章,不能既想告诉人们这个,又想告诉人们那个,如果这样,就会枝蔓横生,重点不突出。三不落

俗套。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四是立要深,立意深刻,才能给人以启迪。
2、选材。中心确立后,就要寻找材料表现它,即根据中心去鉴别材料,选择材料。选取能表达并能突出中心的材料,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一律舍去,要舍得割爱。
    选材还需注意:(1)时代性。应选取那些充满时代气息,跳动着时代脉搏,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材料。(2)新颖性。就是材料要新,而不是“陈芝麻、烂谷子”,你也用,我也用,用烂了的材料。(3)品位性。应选取那些思想健康、品位高雅的素材。1994年高考作文《尝试》,有的考生写尝试吸烟、打麻将、谈恋爱等一类的不健康的、品位不高的素材;有的考生写尝试骑自行车、吃辣椒等内容虽健康,但很一般的材料;也有的考生写尝,试到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尝试着到街上当义务值班员等,后者文章的品位也就自然高了。
    3、结构。主题确立了,材料选定了,就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确定和布置。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架。结构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线索和脉络、剪裁和详略等等。结构要求紧凑、完整。文章要思想缜密、组织严密而不松散,首尾圆合完整而不是残缺不全。开头和结尾以简明有力为好。可以落笔入题,卒章显志,也可含蓄,耐人回味。
    为了使文章结构完整、清晰,行文要设置一定的线索。把众多的材料贯串起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就是线索,就是人、事、物,可以是某种感情,或某句话、某个动作,也可以是时间或空间。
4、表达。生动具体的描写和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语言能增强表达效果。
(1)描写。描写有: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情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生动、形象、具体、细致的描写能增强表达效果。除了描写,记叙文中有时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或揭示事件的意义,或推动或使主题得以升华等。议论抒情要少而精。    
(2)语言。语言是衡量一个学生写作基本功的重要因素,也是高考中作文能否得高分的一个关键因素。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规范、准确外,要在生动形象上下功夫。记叙文往往是以情动人。要动人,除事件本身生动外,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好的语言

能给人清新、活泼、优美的感受。
    除此而外,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只有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才能打动读者。
   “事有人为,人因事显。”人物的个性是在人物所做的事情中表现的。要写出人物的个性,通常是通过二三事来表现,因此训练重点上就特别突出“二三事”。当然“二三事”只是一个概数,以表现人物个性为目标,需要写几件事就写几件事。这“二三事”是人物做的,人物有语言,有行动,还有神态、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个性,就应从这几个方面捕捉真实生动的细节进行具体而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是将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突出、生动逼真、血肉丰满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荷花淀》中就用了许多语言方面的细节描写,收到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很能打动人心。《项链》中对玛蒂尔德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也令人难忘。《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扑上梳妆匣等动作,以及他在弥留之际还拼命伸出双手想要抓住镀金的十字架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由此可见,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把人物的形象突出得十分鲜明生动。   
    我们写作文短小一些,但越短小的文章越要重视细节,这样才有可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果作文中只是二些面上的概括记叙,那不仅浪费笔墨,而且无法将要表达的情感生动形象、有血有肉地显露出来,收到最佳效果。
    当然,细节描写一定要经过精心挑选,选取那些最具典型意义的、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又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如果起不到这个作用,即使非常生动有趣,也必须舍弃。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就是行文,要有起有伏,有快有慢,有张有弛,如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亹亹(Wěi)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我们写作文也是一样,要有起伏,有曲折,有变化,如果平铺直叙,呆板僵化,见头知尾,则索然无味。
    但是,事件的波澜,不能生硬为之。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些兴波澜的方法,巧妙地显示出事件的波澜。兴波澜的方法举隅:
    
(1)悬念法。悬念法又称关子。它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所谓“设悬”就是设置悬念,即在情节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相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转叙他事。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所谓“解悬”也叫“释悬”,就是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以满足。
    设置悬念的方法有以下三种:①倒叙法。即利用突出事件结果的手段设置悬念,使读者知道导致这种结果的事件的起因及发展过程。②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反常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回翅隔法。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起来。从某一具体事来说,就是中途中断叙述,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这是我国古代章回小说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法。   
    一个悬念贯彻始终,或者环环设置,不但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富于变化美,而且还能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张有弛,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2)抑扬法。人们认识事物,总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一开始,  由于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往往会形成一种错觉,造成一时的误会。后来,经过深入细致地了解,误会就会消除,原来的错觉就会得到纠正,如果把这样的认识过程比较完整地写下来,就形成了文章的抑扬手法。唐弢的《琐忆》的开头就用了先抑后扬的方法。作者由于听了某些人对鲁迅先生不好的议论,竟然产生了“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的想法。在后来与鲁迅的不期相遇时,深深感到鲁迅的平易-近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