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一章 先秦时期

第一章 先秦时期

    06-21 16:06:27    浏览次数: 128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一章 先秦时期,
③农田水利发展:井田制的沟洫系统,发展了田间引水和排水技术。
(2)畜牧业
商朝饲养的家畜很多。牲畜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的祭祀。
注意:
农业是夏、商、西周三代的主要经济部门,是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2.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1)青铜铸造业
①地位与时代: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②三代青铜铸造业概况:夏朝:夏朝青铜器目前发现尚少;商朝: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商朝青铜产品主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青铜产品日趋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
(2)其他手工业部门:
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漆的使用。
3.商业、交通和城市
(1)商业与交通
①交通工具: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
②人物与货币: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③道路与设施:从都城到全国有几条宽广的平坦大道;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2)城市
夏、商、西周的都城,既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也是早期国家机器发展、王权加强的表现。商朝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注意:
我国“商人”名称的来历——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这一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有: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族不断融合;铁农具使用,牛耕逐渐推广,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改革和变法;文化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繁荣,科学技术有许多领先世界的成果。
三.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1.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的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和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战,民族不断融合,社会经历着巨大变革。是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1)背景与目的:周王室东迁后,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天子命令,各诸侯国为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进行频繁的战争。
(2)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
①齐桓公首成霸主的条件和过程:物质条件——齐国濒临大海,便鱼盐之利,国家富庶。政治和军事条件——管仲相齐,改革内政和军事制度。全国设置常备军,士兵按居住区域编制,经常在一起操练。管仲改革稳定了齐的统治秩序,有利于生产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正确的策略——“尊王攘夷”,假尊周天子之名,以号令诸侯,目的是提高齐的地位,发展齐国势力。齐强大后,多次召集诸侯会盟,迫使许多诸侯跟随齐国作战。
注意:“尊王”就是要替周王讨伐不服从王命的诸侯国,如伐楚;“攘夷”就是打退周边各族的进攻。如助燕退戎、助卫挫狄。
②齐桓公霸主地位正式确定的标志——葵丘会盟
周王派代表参加,说明其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
(3)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文公发展生产,整顿政治、训练军队,成为当时北方强国;同时南方楚国势力发展到黄河流域。晋楚城濮之战,晋军诱敌深入战胜楚国(“退避三舍”)。此后,晋文公霸业确立。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楚王问鼎”)。
(4)吴越争强(春秋晚期)
吴、越在长江下游和钱塘江流域。
越王勾践苦心砺志(卧薪史书有载,尝胆后人所加),发展生产,训练士兵,重新强盛灭掉吴国。
(5)春秋争霸战争的性质和影响(怎样看待“春秋无义战”的说法?)
①性质:“春秋无义战”是指春秋争霸战争都是非正义的,这种说法符合历史事实,是正确的。春秋争霸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和痛苦。(性质上确实“无义战”) 
注意:分析战争性质主要看战争的目的,而战争的目的贯穿在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中。
②影响:(主要看客观进步影响)战争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减少,大国扩展了疆域,区域性的统一实现,加强了集权性;争霸战争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争霸战争使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都在客观上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影响上“无义战”太片面)
3.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1)背景: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诸侯国内卿大夫掌权),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格局。这些卿大夫取代国君事件的发生是奴隶制、分封制日益瓦解的表现之一。
(2)战国七雄识记:
①方位: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和中原。
都城:齐临淄赵邯郸燕蓟韩郑魏大梁楚郢秦咸阳。
(3)主要兼并战争:
①齐魏争雄,互相削弱:桂陵之战(今河南长垣,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今山东郯城,减灶计)。
②东方衰落,秦国独霸:长平之战(今山西高平,离间计,纸上谈兵)。
(4)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
进一步加强了统一趋势;使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人民更加渴望统一;各国国君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所以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兴起。
4.春秋战国时的民族融合
(1)多民族:中原华夏族,四周少数民族
(2)融合方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3)意义: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1.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1)我国铁器的使用可上溯至西周晚期。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2)春秋战国时期,牛耕运用并逐渐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运力的一次革命。
注意:
铁农具使用和牛耕运用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3)水利事业发展:中原用桔槔汲水(杠杆原理);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淮河流域)、战国秦蜀守李冰修都江堰(长江流域;人物、方案、意义)、战国水工郑国在秦修郑国渠(黄河流域;韩国“疲秦”之计);连通江淮的人工运河邛沟、连通黄淮的人工运河鸿沟等。
注意:
都江堰是集防洪、灌溉、水面漂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郑国渠等水利工程,使关中成为当时的农业中心;蜀守李冰修都江堰的史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是郡县制已经出现。
2.手工业的发展
类    别 概               况
冶铸业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早于欧洲两千年以上
青铜铸造工艺 :
A.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推动社会变革。
B.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新兴地主www.deyou8.com:贵族地主、军功地主、工商地主;新兴地主的主张:政治上建立地主阶级政权,经济上建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争霸影响:为了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必须励精图治,进行改革,增强国力。
D.巩固统治: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只有通过变法才能强国并巩固统治。
②典型:魏国李悝(战国前期)、楚国吴起(战国中期)、秦国商鞅(战国后期)
③影响: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封建社会阶段。
(4)商鞅变法:
①变法内容:
经济上: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井田。   政治上:连坐法;建立县制。
军事上:奖励军功。                        思想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抑儒尚法)。
注意:
商鞅第二次改革较第一次改革在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方面加大了力度。
②意义:(三个“了”)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评价:
A.积极为主: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0xx年高考题:战国后期秦国强盛的经济原因:变法促进、农业发展)
B.消极为次:商鞅实行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有消极影响。
注意:
商鞅变法成功原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新兴地主的要求,这是根本原因;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符合秦国实际的措施;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秦孝公重用支持是重要因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