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09-04 03:53:33    浏览次数: 696次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课堂小结】
师:除了我们现在是这么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代的消极作用,那么西方学者是不是这么认为的呢?下面请同学们看段材料,(展示资料:高翔《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指出:……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为了防止专制的出现,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他指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请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的西方启蒙学者孟德斯鸠是如何评价中国的专制制度的?
生:(略)
师:其实,这些材料的核心内容就是指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在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根本不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18、19世纪,更是如此。中国不可避免地落后了,而且更闭塞,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中国被侵略已经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至于什么时间、哪一个国家率先侵略中国,19世纪中期之后中国的命运如何,这就是我们第二、三、四单元要学习的内容。不过,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政治斗争内容之前,我们还要趁热打铁,先把学习中国君主专制发展强化和同一时期西方民主制度、尤其是资本主义民主的源泉与发展的内容,再来巩固以下我们对于刚才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

九、作业设计
1、你认为导致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高度强化的原因是什么?
2、明清时期的中国,有没有人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提出过批评?他们是谁?有没有效果呢?请结合史实来说明。

十、问题解答
学习之窗
有的学者以张居正为例,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答案提示: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作用。张居正改革虽有成效,但触犯官僚地主利益,引起皇帝不满,死后被抄家、夺官。
本课测评
1、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设置内阁?
答案提示: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答案提示:康熙年间中枢机构为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对皇帝的集权具有一定的牵制作用。雍正帝另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学习延伸
阅读与思考:说出军机处的最初名称、设置时间、所在地点和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
答案提示:军机处最初名称:军机房。设置时间:雍正年间。所在地点:紫禁城隆宗门内。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

十一、教材知识链接
1、朱元璋废丞相: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当是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先贤之道,为此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干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朱元璋《明太祖集》卷10《敕问文学之士》
2、票拟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叶凤毛《内阁小识》
3、军机处: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各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1《廷寄》
5、三司
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分设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与提刑按察使司,分管一省之行政(包括财政)、军政与司法监察,其长官分别为布政使、都指挥使与按察使。后来,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权位比布政使、都指挥使、按察使高。布政使之职权渐轻,至清代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按察使在清代也同样成为督、抚的属官。清朝在入关前已建立八旗制度,明朝的都指挥使司与都指挥使便随着明朝的灭亡而消亡,未为清朝所继承。
6、文渊阁
明朝宫内藏书阁名,也为皇帝讲读之所。明太祖始建于南京奉天门东。明成祖迁都北京,又于宫内东庑南建文渊阁,后置大学士。从此,文渊阁成为殿阁大学士的“入直之所”。到嘉靖十六年(1537年)经整修扩建后,正式成为“阁臣办事之所”。
7、首辅
由于阁臣同时有三五人之多,须有一人总其责,于是便有首辅、次辅之分。首辅何时产生,学术界说法不一,有说始于景泰年间的陈循,又有说是始自天顺年间的李贤。实际上,首辅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内阁刚设立时,阁臣位次的排列就已存在,它是由大学士加官时的差别、入阁的先后与资历以及皇帝的眷注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据《明史•宰辅年表》的记载,永乐初年,解缙为阁臣之首,后来解缙降为广西右参政,胡广代其位,再后来胡广死,杨荣代之。天顺年间,李贤被推为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文渊阁事,《明史•李贤传》载:“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这是首辅之称第一次见诸史籍。此后,首辅、之称成为一个习见名词,便屡见不鲜了。首辅又称元辅、首揆,其下称次辅、次揆。
8、关于明清封建专制高度强化的原因
对于明清封建专制高度强化的原因,学术界的看法各异。经过长期的争论,比较多数的观点认为,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进入晚期阶段,地主阶级的腐朽性以及封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统治很不稳固。而宋元以来地主土地所有制与租佃制的普遍发展,又使地主的身份以及地主与佃户的租佃关系变得很不稳定。中国地主制的封建土地关系,具有土地买卖自由和等级结构不严格的鲜明特点。在我国,历代实行的是官僚政治而非贵族政治,官位是通过考选获致的,因而官宦门第经常处于变动的状态。士族门阀制度瓦解后,世族地主独占高官厚禄的特权已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唐代实行科举制度后,布衣变成官僚的事已屡见不鲜,地主的身份更是经常发生变动。而且我国的土地,很早就可以自由买卖,地主对土地的占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到了宋代,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日益发展,土地的买卖更加频繁,随着地权的转移,地主身份的变动也更加频繁。由于地主身份的不稳定,他们对佃农的占有也不稳定。宋代以后,随着租佃制的普遍推行,这种不稳定性变得尤其明显。到明清时期,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不仅有了退佃和离主的自由,而且有了转佃权与永佃权,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削弱,地主对佃农的超经济强制相对削弱,行政管理权、诉讼裁决权和军事指挥权与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分离,即所谓“食土而不临民”的状况更加突显。但是,没有超经济强制,也就没有封建剥削。超经济强制是地主阶级借以实现他们对佃农榨取剩余劳动的必要手段。因此,地主阶级就要求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的封建政权集中更大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对农民实行更加严酷的超经济强制,把农民牢固地束缚在土地之上,以保证他们对农民剩余劳动的榨取。明清封建专制的高度发展,正是适应地主阶级的这种需要而出现的。明太祖有次召见各郡富民时说:“汝等居田里、安享富税者,汝知之乎?……今朕为尔主,立法定制,使富者得以保其富”。这话就道出了封建王朝为地主阶级承担对农民实行超经济强制的职能的奥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