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剖析】:本题考查文化与人们的实践之间的关系。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据此不难选出正确答案A。B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错误。 命题角度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例题2】(20xx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20xx年中央“—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农业科技贡献率(%)
每万人农村人口农业科技人员数(人)
中国
发达国家
中国
发达国家
48
70——80
1、7
40
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 【解析】本题为图表材料和文字材料混合型的题目。本题的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设问的内容归结到文化的力量和作用中的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并展开论述即可。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亿万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名师指引】本考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对经济反作用。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要牢固掌握本考点的基础知识和主要内容,掌握本专题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还要结合我国的航天精神或有关本专点的时政材料来理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以及文化的作用。
【新题导练】
1.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下列关于我国的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 ②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 ③受书写工具的影响 ④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剖析】C。我国的书法、篆刻艺术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可见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书法、篆刻艺术的物质载体是书写工具,可见③也符合题意。 考向2 文化与经济、政治 命题角度一: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联系 【例题3】(20xx年高考文科基础,广东卷)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剖析】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故C项正确,排除B、D两项;文化有先进和落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故排除A项。 命题角度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例题4】(20xx年高考政治,海南卷)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剖析】选B。原生态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不一定都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可见①说法错误;原生态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经济价值,也在于保持文化精神的价值,所以④说法也错误;原生态文化也需要发展,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传播和交流,故②正确;文化能推动经济发展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故③也正确。 命题角度三:文化与综合国力 【例题5】(20xx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卷)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剖析】A。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可以从党为什么提出这一重大任务和文化的重要性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据此可知①②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不能履行政府职能,所以③说法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可见④颠倒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错误的。 【名师指引】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但并不说明该考点不会用来命主观题,因为其内容是命综合题的很好内容,我们要在这方面有充分的准备。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要结合各种文化产业博览会,如20xx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20xx年上海世博会等活动来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日益交融以及如何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新题导练】 2.围绕教育公平的话题,有关专家指出,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但教育公平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这说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C.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剖析】C。教育属于文化范畴。题意强调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有正反两方面。故选C。
限时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在态度上往往是( ) A.消极被动 B.主动感悟 C.深远持久 D.潜移默化 【解析】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在态度上是积极主动的,不是消极被动的,CD体现的是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不是人们接受文化的态度,故选B。 2.潮汕人有“放生积善”习俗,即买一些活的乌龟、鲤鱼、青蛙等野生动物放归大自然。这一习俗源于佛教,佛教在潮汕地区长期盛传养成了潮汕人崇尚善举,珍重生灵的精抻风貌。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 A.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B.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解析】D. 选项A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和C是文化影响人的表现,而题干要求的是文化影响人的www.deyou8.com,故选D。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词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