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文章资讯管理文库企业管理危机管理顾雏军危情时刻 在精心编织的庞杂产业帝国沦陷

顾雏军危情时刻 在精心编织的庞杂产业帝国沦陷

    01-22 16:22:13    浏览次数: 944次    栏目:危机管理

标签:危机管理案例,公共危机管理,http://www.deyou8.com 顾雏军危情时刻 在精心编织的庞杂产业帝国沦陷,

  买家顾雏军

  对科龙的收购引发了媒体对顾雏军第一次大规模质疑报道,并使其掌控的格林柯尔科技市值在2009年12月初连续两天损失了10亿港币。平息置疑之后的顾雏军随即开始了令外界震惊的系列收购。

  


  此种收购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称为“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顾雏军则称之为“民营企业参与国资处置和推动行业整合”。前者之意是收购者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以极低代价获取了流失了的国有资产,而后者则意在做大规模实施产业整合以降低未来存在的风险。对于一个收购者来说,如果上述两种意图都能够满足,在商言商,这绝对是最佳之收购。而顾似乎喜欢鱼和熊掌兼得。

  自2009年10月以科龙名义收购破产冰箱企业吉林吉诺尔,短短2年时间,科龙已经在吉林、扬州、江西、杭州、珠海等地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购买了一批国内已经停产且设备状况良好的冰箱生产线,形成了新的生产基地,此举比自己新建手法要高明很多。再加上顺德总部的生产基地,顾入主前科龙已经收购的营口和成都基地,以及以格林柯尔名义收购的美菱电器,这些生产线如果全部开工产能已经达到1300万台,成为世界上仅次于伊莱克斯的第二大冰箱制造巨人。而顾雏军也对此津津乐道:“这样我们生产的每台冰箱比竞争对手少摊销50元的成本。”

  然而廉价收购生产设备并非顾雏军最得意之作。最让人羡慕的是,某种意义上,收购之余,顾雏军已经成为地产大鳄。收购吉林吉诺尔,政府免费给了他们100亩地;建立扬州科龙冰箱基地,圈地1100亩,购买价格每亩仅为1万元;建立格林柯尔南

 
昌科技园,圈地2500亩;收购美菱电器,不久占有了现有厂房所在的合肥市中心180亩地,而且还有另外受让的大片土地,而格林柯尔-美菱工业园同样也是大手笔圈地2500亩;其它在杭州、珠海、宁波、等地也有大量土地储备,虽然大多是工业用地,但是其潜在价值却不可小视。

  这些土地也许是顾雏军未来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国内一位民营企业家告诉《环球企业家》,他们通常做法是在以低价取得土地以后做简单评估,增值,然后抵押从银行拿到贷款;如果是作工业园的土地,可以租赁给进园的配套企业;还有就是土地的出售得利。比如科龙2009年10月实际只出现金604万美元收购的中山威力,有一块资产仅就土地市值而言保守估计也在3亿元左右。再如目前美菱电器在市中心的地块,目前已经涨价到每亩400万元,未来出售至少可以为公司增加约6亿元的收入。

  顾雏军在他信誓旦旦要整合中国制冷产业的同时,却令人惊讶地一脚踏进军汽车业。以格林柯尔的名义,顾在国内收购了亚星客车、襄樊轴承以及制造冷藏车的商丘冰熊冷藏设备公司。2009年11月,还收购法国汽车配件生产商Tomkins和英国汽车设计公司LPD。顾声称要把整合中国冰箱行业的经验复制到汽车行业,还令人惊奇的在收购了LPD后外行地说:“我很荣幸,世界上只有两个独立的汽车设计公司,我买了其中的一家。如果买不到这一家,可能我就永远没机会了。”

  科尔尼咨询公司的汽车分析师孙健认为,格林柯尔的汽车收购战线涉及客车整车、零部件及整车设计等,跨度很大,似乎欠缺整体性考虑。然而顾雏军却已经为自己埋下商机。2009年4月,亏损中的亚星客车委托顾买下的LPD设计客车并制作样车,劳务费约人民币940万元。表面正常,其实不然。2009年一年设计订单竟然只有30万英镑的LPD有这个能力吗?这使得人们不得不怀疑不愿透露收购价格的顾有套钱之嫌。顾雏军的收购甚至已经给他日益蒙灰的以销售制冷剂为主要业务的香港上市公司格林柯尔科技带来光彩。2009年8月,格林柯尔科技收购商丘冰熊冷藏设备公司,其所获的价值21370万元的不动产,使公司在主营业务与去年“并无大变动”的情况下,仅通过并购后的资产折让便获得高达1490万元的纯利,远远超过制冷剂业务。

www.deyou8.com的

  可疑的整合者

  即使已经陷入了如此被动的局面,仍不乏有人看好顾雏军。“国内其他企业家跟他不是一个档次的。他是唯一产业整合超越德隆的。”前德隆国际董事局主席向宏对其评价可谓极高,他最看重顾的是其“实实在在在国外生活了十年,对资本市场手法很熟悉。”而其他与顾有过接触之人,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则称其“聪明、谦逊、不张扬。”

  顾雏军究竟做了什么整合?

  从最南的珠海到最北的吉林,顾雏军的冰箱帝国版图已经俨然一片,产业整合的梦想似乎近在眼前。以规模降成本求效益就是他最朴素的冰箱产业整合理念。他这样宣扬:“如果冰箱的生产规模达到1000万台时,每台的利润可保持在100元左右,那么每年就能净收10亿元。”而最绝之语则是:“你如果想赢利,就必须垄断这个行业。”

  但是以产业整合为号召的顾却并没有更有力的数字来证明其整合成果。2009年,科龙扩张的冰箱产能应该已经居国内同行之首,但是其主营业务收入金额比竞争对手如海尔、格力以及美的要少39%以上,显然不具备规模效益,并有产能过剩之嫌。2009年,科龙的存货规模已经突破了30亿元,其中尤为抢眼的是产成品存货为17.7亿元,较2009年上升5亿元。而南京伯乐的

负责人单祥和告诉《环球企业家》,2009年,科龙租赁其两条年产50万台的冰箱生产线,结果一年的生产不过10多万台,今年双方已经解除了年租金300多万元的设备租赁合同。

  “产能并非多多益善,一味扩张常常会造成目前的资源配置与所有达成目标不能匹配的问题。”目前冰箱产能全球第一的伊莱克斯的全球CEO汉斯·斯特伯格与顾雏军打过交道,他在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说,“顾还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市场的开拓、品牌的塑造以及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上。”

  斯特伯格甚至并不赞同顾雏军的扬州科龙生产基地的冰箱外销基地的建设。他认为只有那些小冰箱才值得出口,而大冰箱所谓的出口完全并不经济,长途运输反而会加大成本,因为在东欧、在东南亚都存在低成本的生产基地,因此伊莱克斯只把一部分小冰箱的生产OEM给科龙这样的中国同行。

  使得顾雏军成为可疑的产业整合者的,是2009年8月郎咸平对外公布的一份研究成果:顾制造亏损的手法就是大幅提高企业运营费用,在完成收购后,又将企业的运营费用大幅降低,制造接手后即大幅扭亏的假相。

  确实,郎的分析有完全抹杀顾经营层面成绩的嫌疑。客观而言,民营企业家朴素的精简机构,透明管理、扩大规模,联合采购这些经营思想确实能够降低国企背景公司的制造和运营成本。根据顾的说法,2009年科龙冰箱的产能将达到1240万台,这样的生产量将使科龙的成本控制在世界领先。

  顾雏军产业整合的口号也一如既往。并且,他要为自己找到产能的外向型出口。根据2009年底他在科龙20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自己的冰箱产能2009年达到2009万台,20xx年达到3000万台。顾多次表示:“我们收购科龙的最大目标就是希望以科龙和格林柯尔联手,使科龙公司以内向型为主转为外向型为主。” 越来越强劲的外销增长形势成为他向人解释的新的说辞。

  但是科龙的外销在顾雏军到来之前已经受到重视,科龙前营销副总裁屈云波告诉《环球企业家》,2009年他就职后就着手重建科龙的出口营销部门,当年上半年销售额就增长到3000万美元,2009年已经达到1.5亿美金,增幅是非常惊人的。

  这使顾雏军的冰箱产业整合更为可疑。扬州经济开发区占地大约1100亩的华东科龙科技产业园更加印证了这一点。这是号称以出口为主的大型冰箱和冷柜生产基地,一块介绍产业园的巨大标志牌上写着:总投资额为4亿美元,年产360万台。记者注意到在顾雏军扩张所至之处,充满了类似宏大的产业叙事。

  无论如何,顾雏军冰箱产业整合的大名已经全球传扬。顾的野心甚至波及到了整个制冷产业,以致包括小家电生产基地。但是很可能顾看中的是这种名声,它是其四通八达的身份证,是非凡实力的显示器。2009年,他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2009年度经济人物。屡受媒体质疑的他,显然前所未有的感到扬眉吐气。为此,他专门召集科龙总部所有中高层干部在他非常喜欢去的顺德鹿茵酒店举行庆功宴。但是这只能说是他造势的成功而并非真正产业整合的胜利。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