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氧气的制取》实验的课堂创新及分析

《氧气的制取》实验的课堂创新及分析

    06-21 02:32:00    浏览次数: 674次    栏目:化学教学反思

标签:初中化学教学反思,高一化学教学反思,高中化学教学反思,http://www.deyou8.com 《氧气的制取》实验的课堂创新及分析,
刚开学不久的某一天,我在化学实验室讲授《制取氧气》一课,演示《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2—5]。(由于这是一个课本演示实验,按照惯例,书本实验一般都能成功。所以我也没多在意,也没有多加思考就直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附:实验2—5内容:
Ⅰ、在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Ⅱ、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Ⅲ、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许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当做到【实验Ⅱ】(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时,却始终检验不出氧气。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弄得我也很尴尬。我在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难道书上的实验有问题吗?”此时我陷入了窘境,怎么办?难道我直接把实验本质告诉学生吗,可是我又有点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同时学生们又会怎样想呢?会说老师在编实验结论?在我患得患失的思想斗争下,我决定与学生一起来寻找原因,碰巧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由于新教材理念就是要体现学生的探究精神。
师: “同学们,老师的这个演示实验失败了,无法将这个实验的真实现象展现给大家,请大家想想办法帮帮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有合理也有不合理的。
生:“老师,你有没有拿错药品。”
师:拿起那瓶过氧化氢溶液,看了看标签说:“没错。”
生:“是不是加热不充分,过氧化氢没有发生反应,根本就没有气体产生。”
(这时我大感高兴,因为我感觉学生已进入到探究的氛围中,真正融化进来了。)
师:“既然你们提出了这个猜想,那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吧。”
师:取出了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了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原有的基础上延长了加热时间。
生:“看,有气泡产生!”
(刚才的学生提出的猜想不攻而破。)
师:“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呢?”
学生们来劲了,自觉的把头聚到一起,讨论开了,顿时教室里一片沸腾。
生:“可能产生的气体不是氧气。”
生:“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够,产生氧气的量不足。”
(这时,我及时肯定了大家猜想,表扬了大家这种积极动脑、参与探究的热情。)
师:“这样吧,大家也不要争了,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吧。”
师:取出了一支试管,向当中加入了比刚才更浓的5ml 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这时大量的气泡冒出,于是我慢慢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了试管中。
(本来我以为会成功的,可是带火星的木条像是在跟我作对似的,一点反应都没有。)
生:“哎!”实验又失败了。
师长叹了一声:“在加热时,确实有气体产生,却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使提高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产生的气体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难道刚才真的不是氧气吗。”
生:“是氧气,只是可能产生的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听到这个猜想我差点跳起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师:“好,你的想法非常好,那么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种气体是不是氧气呢?” 
学生陷入了沉思……
生:“可以将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再检验。”
生:“收集起来检验不是跟刚才检验一样吗?”
生:“将产生的气体干燥后再检验。” 
(我惊奇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勇气的可嘉性,我不知不觉地加入了他们讨论的行列。)
师:“怎么来干燥气体呢?可能大家以前没有接触过干燥气体的方法,下面我就介绍一种干燥装置。”
师:取出球形干燥管,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师:“怎么把这个装置安放到我们刚才制气体的装置中呢?”
(在学生的议论中,根据大家的建议,在大试管上加上了一个球形干燥管)
师:鼓励大家根据刚才讨论的结果画出装置图。学生通过合作,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图。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收集气体的想法很好,那我来展示一种收集气体的方法。”给出如图2所示的装置图。

图2
图1 
师:“下面我们就来验证刚才大家的猜想吧。”
师:【演示实验】按图1所示装置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同样也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
“哗”,这时教室里爆发出了一片掌声,学生们都手舞足蹈了。我知道实验成功了。此时,那种自豪感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全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最后,经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结论:加热5%的过氧化氢溶液确实有氧气放出,由于同时会产生水蒸气,所以实验现象不明显。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出色,通过质疑、猜想、设计实验验证了书本上不完美的地方,所以我们以后不要完全迷信现有知识,要学会大胆质疑,开拓创新,要勇于挑战,正确的面对挑战!”
(注:经研究发现,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到65℃时就有氧气产生,加热到80℃时就有较多的氧气产生,由于产生氧气的同时会有水蒸气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不明显。) 二、案例反思
  在一节化学课上,实验的成功、失败常有一定的偶然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无法看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实验,老师一般都会直接给出答案,因为老师就害怕实验失败,重新做会浪费时间而影响教学进程。但这样做学生就会有一种错觉:老师做实验不是为了探究实验结果,而是为了应付教学要求而实验。这样形成了一种灌输式教学而缺乏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因此教者在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无法得出正确实验现象时,想到了如何来面对这个问题,在直接揭示答案,还是引导学生去探究这对矛盾中,教者选择了后者。科学的态度
  教者在宣布实验失败的时候,学生感觉到:老师也不一定就是权威,老师也会出错。这就给了学生怀疑的机会,无形中也鼓励了学生去进行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不迷信课本,不囿于常规,勇于提出自己 “别出心裁”的猜想。现在的创新教育就是要求老师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鼓励学生去怀疑、去探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超越书本、超越自我的目的。在新课程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背景下,由教者演示实验的失败而引起了学生对课本、老师的怀疑,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假设猜想,否定假设猜想…科学精神,科学行为
  任何现象的出现总有其原因,寻根究底这是创新的起点。所以教者认为,当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这种情景时,老师应尽可能有一种“换位”意识,从学生的角度来对待实验的失败,放下老师的“架子”。在教者实验失败的时候,学生也明白书上的实验确实有问题,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也就不知不觉进入了探究中,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探究者,大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然后在互相的争论以及老师的演示实验中明白了错误所在。既然不是这个原因,肯定是其它什么原因,于是学生又进入了更深的探究中。这时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坐在底下被动接受知识的听者,而是探究活动中的主体。
  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明显体现出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的时候,老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者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要及时加以帮助,以确保探究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在学生想到干燥气体、收集气体后再检验等方法时,由于他们知识的缺乏,后面的探究活动就无法进行了,教者及时介绍了干燥装置和收集装置。这样探究活动就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巩固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老师还是一个智者。
  新课程改革的确带来了教者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机会、寻找机会、制造机会,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怀疑勇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学反思《《氧气的制取》实验的课堂创新及分析》一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喷雾作画
  • 《氧气的制取》实验的课堂创新及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