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及反思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及反思

    11-14 22:54:44    浏览次数: 941次    栏目:数学教学反思

标签: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deyou8.com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及反思,

四甲中心小学 姜鑫美 
【案例一】 
师出示情境图:笔记本5元一本,书包20元一个,水彩笔18元一盒。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生1:5×3=15(元) 15+20=35(元) 
师:5×3表示什么? 
生:5×3表示3个笔记本的价钱。 
师:15+20表示什么? 
生:把3个笔记本的价钱和1个书包的价钱合起来,就是小军花去的钱。 
师: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生2:5×3+20 
师:对。生2列的算式我们称为综合算式,生1列的称为分步算式。你会计算这个综合算式吗? 
生先自主尝试,后集体交流 
生:我先算5×3=15,再把15和20加起来。 
师:先算的5×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笔记本的价钱。 
师:很好,算到3个笔记本的价钱后加上1个书包的价钱,就是小军用去的钱。 
师板书范写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讲解格式。 
(反思:这里是同学们首次接触混合运算。学习混合运算,重在理解运算顺序,但这个运算顺序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要教师适当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教学时,教师很自然地联系题意,让学生理解计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案例2】 
师出示问题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师:你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回答 
生:50-18×2 
师:这题你是如何计算的? 
生3:我先算50-18=32,再算32×2=64 
生4:我先算18×2=36,再算50-36=14 
师提问生3:小晴付了50元,不仅买到2盒水彩笔,还找到64元,如果你是营业员你愿意吗? 
全班同学大笑。 
(反思:上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正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而这题乘法在后面,有同学就犯下了从左往右算的错误。这时,教师没有批评,没有呵斥,简单的一句“如果你是营业员你愿意吗”就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计算错误,对后面如何正确进行计算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师:谁能告诉他什么地方不对? 
生: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18×2=36,表示2盒水彩笔的价钱,再用50-36,从50元里减去2盒水彩笔的钱,就是小晴找回的钱。 
师小结:你说的真好。在这道题目里,我们先算乘法,求到2盒水彩笔的价钱,再算减法,求到找回的钱。 
师:仔细观察刚才计算的两道题目,每道题目中有哪些运算? 
生:第1题中有乘法和加法, 
第2题中有减法和乘法。 
师:计算时我们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第1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题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联系这两道题,你有什

么发现吗? 
生:在混合运算里,如果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反思:在学生领会两道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说两道算式的相同之处,交流得出解决本课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先算乘,再算加减。这样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教学中,教师始终只是引导者,让学生联系题意,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反思】 
本课教学中,教师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数学课亲切、富有生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特点是: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本课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轻松地学习,在这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