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人间四月天》人物介绍|再别康桥|徐志摩

《人间四月天》人物介绍|再别康桥|徐志摩

    11-14 22:52:30    浏览次数: 288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人间四月天》人物介绍|再别康桥|徐志摩,

剧中主要人物:徐志摩  张幼仪  林徽音  陆小曼  梁思成

一、徐志摩(章琦)

  背景资料:

  
西元一八九七年一月十五日,光绪二十二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酉时出生於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父徐申如,母钱氏,富商之家,为家中独子
  开智学堂、杭州一中、沪江大学、北洋大学预科、北大法政、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学士、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经济学硕士、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剑桥大学特别生、王家学院正式生肄业归国

  性格特质:

    A 因为是家中独子、从小在宽裕的经济和足够爱中长大,一切人生所需不虞匮乏,因而有乐天、热情、理想主义的性格色彩。

    B 资质聪颖与好学使他没有被宠溺成一个骄纵约富家大少爷,反而能因此敏感的体认到周遭物质生活环境的落差而生出悲天悯人的心,从而发展出後来崇尚自然、追求真理与人道主义的精神。

    C 唯爱与唯美约信仰加上求真求实的人生态度让他不愿意屈从旧社会的规范,敷衍非己所愿的关系,於是在他的言辞和行为上常常显得出格、叛逆。他有著高度的自我期许,有他自己的傲气与任性,他常能把话说的一鸣惊人,而他的大志气也总是能够激励别人,但这样的个性发展到婚姻关系之中就变成了绝对自私和寡情,徐志摩从一开始就否定了这桩婚姻幸福的可能性,所以他不试图作任何的努力,也不曾给幼仪任何机会。他用冷漠去应付夫妻之间日久亦会生情的亲密关系,这就是何以张幼仪会看到一个不同於众人眼中的徐志摩,因为结婚时他就有了叛离的准备。

    D 只要「动」就能让他感觉到「活」,这是他自己性格的描述。他追求的不是盲动而是灵动。在他的散文和诗里有深刻又诚实的自剖,这是向来只会写道德文章的中国文人里稀有的一种典型,这种灵动与诚恳流露在他的文章里、为人里,只要认识他的人都能够感觉到,只要是读他又章的人都觉得自己好像认识他,这是一种徐志摩独有的魅力,但看近代作家多偏爱贩卖生冷,他的温热无人能及。

    E 想着,就一脑门发昏的要去做,但三分钟热度一过就又心转境转人著团团转,这是他的另一种特质。总有许多事等著他去热心(但看他在上海时期的活动),也有很多朋友愿意等著为他收摊(几份刊物都在他丢下後由朋友代为收拾),虽是如此,只要有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他有一种顽皮的孩子性,会恶作剧吓人,会趁晚回不了家闹著跟朋友夫妻俩挤一张床,即使成年之後,只要回老家,他还是会跟老娘抵著脑袋说呀聊的睡一晚,这个带点孩子气、总是笑声朗朗的徐志摩是大家对他共有的记忆。

    F 他最常被人遗忘的是他对社会和中国人强烈的使命感,他有很多时间花在示范农村的计划上,有很多演讲和散文谈的是关於整个民族的积弊与改革,这和他学法政经济出身有一定的关连,但在根本上他是怀著一股宗教家的热情看整个中国社会,他听从了他最仰慕的女作家一曼殊菲调的话没有去走政治的路,但他仍不忘用他的笔去实践他对存在的责任和对社会的使命。他要人活回自然里去(实则他是在那活不回去的痛苦中挣扎),他要人追求一种纯粹的真和美(虽然他让人看到的是他失落了梦想的狼狈),他要中国人先从灵性上整个的活起来再去谈主义和教条(这在今日看来恒是真理),这些属於他的思想见解不应该被埋到他那些风花雪月的情诗里,否则他也不会得来「诗哲」的雅号。

    G 徐志摩在许多人眼里并不是一个治学功夫很深的学者,但他是许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因为他对生命的期待後来都转移到学生後进的身上,他对学生启发式的教育,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他那段看似为了五斗米而奔波穿梭在各大学间讲课约日子,其实对他而言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转换,学生的引颂企盼带给他乾涩困窘的婚姻生活不少安慰,这和每次徐志摩返家,挚爱幼小曼常是歪在烟榻上从不起身相迎形成强烈的对比。似乎外人对这个才子的珍惜永远胜过他身边至亲的人。

    H 徐志摩到底爱小曼多还是爱徽音多?这虽然是个蠢问题,诗人可以不答,但揣摹诗人要为他作传的後人不能不问。这两份爱情看似泾渭分明的分立在两个不同的阶段,但中间并非没有重叠处。徽音出国之後曾有一次在病中因想念志摩而拍了一封电报给他,引发志摩那首诗:拿回吧!劳驾!先生。虽然对此诗描述的情境众说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志摩在接到电报後心情大受波动,而此时正是他与小曼热恋之中。另外,徽音回国後肺病严重,志摩屡次探望也引起小曼的不快,为此志摩在信中极力澄清,这是志摩出事前数个月的事。足见徽音的影子在志摩心里始终没有淡去,最後一段梁梦猛醒的路程让志摩的感情更往精神里去。小曼和志摩相交往时已是一个有过婚姻经验的女人,这与志摩对徽音那般纯情的爱相比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滋味,只是这滋味不耐久尝。志摩对爱情的是追求灵与肉相对的满足,他要拉著爱人飞往更高处同看宇宙的奥妙,但小曼却宁愿蜷缩万丈红尘,志摩爱她只能随她坠落。他对小曼的爱始终停留在曲意承欢而无法再有进境从信里看他百般的恳求也只是希望能得到多一些小曼的怜惜,虽是写了满纸爱意但藏在其後却是更多的无奈。志摩为了赶回北京听徽音演讲而飞机撞山出事,使人更加相信他有为汝生为汝死的因果宿命。然而当飞机最後从徐州机场起飞前志摩却同时各发出一封电报和信,电报是给徽音的,告诉她将依约赶到,而信则是发给小曼,说他累了,不想飞了,想回家、回到小曼身边枕臂而眠——这该是他的遗言。不论往南走往北飞都不是诗人爱的归宿最後他终是选在荒烟蔓草间歇下了他的心,止息他无涯的追寻。


剧中主要人物:徐志摩   张幼仪  林徽音  陆小曼  梁思成  页首

二、张幼仪(嘉玢)


  背景资料:

  
西元一九○○年光绪二十六年(民前11)出生於江苏省宝山县。
   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从医,家中有八男四女幼仪有六兄二弟、一姊 二妹幼仪排行第八。
   一九一二年入苏州女子师范学校
   一九一五年肄业嫁给徐志摩
   一九一八年生长子徐积锴(乳名阿欢)同年秋徐志摩赴美深造。
   一九二○年冬前往欧洲与夫团聚
   一九二一年与徐志摩感情破裂怀著身孕赴巴黎投靠二哥,翌年在七弟的照顾下於德国产下次子彼得,并与徐志摩正式签字离婚
   同年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接受幼师教育训练。
   一九二五年痛失爱子彼得,翌年,束装返国。
   一九二六年赴展开她在上海的事业(东吴大学教德文、接办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经营云裳服装公司)

  性格特质:

    A 从小家中的长辈都说她和同一年年尾生的七弟生错了,她拿走了男孩的部份,七弟个性反而像个女孩,家中亲人私下都叫她「亲伯伯」。从小就己经能看出她有坚毅勇敢的特质。

    B 她是家中女孩里最重视受教育机会的一个,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也能和两个见多识广的哥哥议论天下大事,十分的积极好学,因此她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徐志摩看待她如一个无知的女人。离婚後她的努力彷佛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

    C 她是个有头脑、有智慧的女人,她经历坎坷的人生然而却知道如何把挫折转化为生命的原动力,她从未把自己当作一个悲剧中的人物来看待。对生命的承担使她在徐志摩父母的眼中比自己亲生的儿子还要值得信赖,这也是为什麽後来徐父愿意把产业交由她管理,一切家中事务都和她商量的原因。甚至到徐志摩身故後她还负责每个月寄钱给陆小曼直到大约一九五○年为止。在那个离婚几乎等同於休妻的年代,连家中兄弟都为失去志摩而痛惜,她却靠著智慧为自己争回了应有的尊严和地位。

    D 她有土形女子(星座说法)的特质,优点在於她的实践力与承担力,缺点也许就是少了一些女子的柔性与妩媚。生活或关系对她只有一种实际的意义,她不追求爱情,爱情对她来说等同於责任,她不欣赏文人,认为他们总是说得满口风花雪月,除了一张嘴一支笔再没有别的,若不是她的丈夫,她恐怕也未必会欣赏徐志摩。在她和徐志摩的关系紧蹦时她从未替自己辩说过一句话,也没有试图让徐志摩了解她的心情与感情。也许是当代女子没有在丈夫面前说话的余地,但设想以徐的新派不会不给她一点表白的自由与空间,只是幼仪选择以沉默来对应徐志摩的冷漠,使得这段关系很快就僵死在彼此的心里。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