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超越残疾

超越残疾

    11-14 22:52:30    浏览次数: 971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超越残疾,

史铁生当年的《我与地坛》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灵。这几年来,他以病残之躯笔耕不辍,作品里包含着对生命的厚重关怀和对终极意义的不懈探索。今年,史铁生的人生笔记《病隙碎笔》出版,粗粗翻阅一下,只觉一股睿智、安详之气扑面而来。

史铁生面临疾病考验走过的那段心路,他在《我与地坛》中有过表达,现在,当年那种颇有悲壮意味的倾诉,随着岁月的流逝注入了更多的智慧因子。而史铁生谈心式娓娓道来的风格,使他叙述的道理听来格外亲切。比如他说中国的电影和戏剧“很少有黑夜的表达,满台上都是模仿白昼,在细巧之处把玩表面之真”,具体而言:“旧时闺秀,新潮酷哥,请安、跪拜、作揖、接吻,虽惟妙惟肖却只一副外壳。大家看了说一声‘真像’,于是满足。”可是黑夜呢?黑夜意味着“困顿与迷茫的汇合”,这恰恰为我们的艺术瞧不起:“困顿和迷茫怎么能有美呢?”于是,“艺术已经认不出黑夜了,黑夜早已离开了它,惟白昼为之叫卖、喝彩。”寥寥数语,揭示了一个视觉艺术肤浅化的现实。站在他的角度看,现代视觉艺术的确是太缺乏对沉重话题的深入开掘了。

书中的史铁生谈天说地,说足球,说电影,说绘画,也说文学,有褒有贬,有赞美也有嘲弄。当然他更多的议论还是离不开人生,离不开粗线条、短句子阐发的细腻哲理。富有意味的是,轮椅生活作为他思索问题的出发点,也引起了他的反省:起源于肢体残疾的独特人生体验,对本人而言也构成一种局限。史铁生写道,他经常听见别人说:我们残疾人如何如何,他们健全人是不可能理解的。他毫不留情地称之为“自我委屈酿造自我感动”的“残疾情结”表现:“以往的压迫、歧视、屈辱,所造成的最大遗害就是怨恨的蔓延,就是这‘残疾情结’的蓄积,蓄积到湮灭理性,看压迫者全是敌人。”———这一番锐利的洞察足以使人震撼。残疾情怀能催人奋进,也可能使人、甚至使一个民族心胸褊狭。史铁生说,那种把一个体育项目联系到国家、人民的荣誉的论调,就是“残疾情怀”的体现。

十多年来,那一场场常人无法理解、无法想象的病痛,史铁生用一本书淡淡地概括了。命运残酷打碎了他无数的希望,只留下了不多的选择。史铁生选择了写作,他觉得写作“有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说到底是为了谋生”。我相信,这些听来轻松的句子只有在十余年的艰难思索、感悟后才能写出,它们标志着某种举重若轻的成熟境界,让人心灵安慰,给人温暖的启迪。在此种境界的支持下,作者随手写来,却字字珠玑,文字的背后清晰浮现着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格。我把《病隙碎笔》理解为史铁生精神追求的真诚言说:超越残疾,超越自我。 



超越残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