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庄子师友型君臣关系浅析(三)

庄子师友型君臣关系浅析(三)

    11-14 22:56:20    浏览次数: 888次    栏目: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庄子师友型君臣关系浅析(三),


  

  《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载,秦晋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秦穆公拘留晋君西归之际,晋国大夫三拜稽首,口称“群臣敢在下风”,意谓迎风而立,拜伏在下,请求秦穆公宽大为怀。《在宥》篇有黄帝往见广成子的寓言,“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稽首是以头叩地,是非常尊重对方的礼节。至于膝行,更是谦卑到了极点。膝行是下跪前行,只有在极特殊的场合才可以见到。《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在叙述吴公子光刺吴王僚的场面时,有“执羞者坐行而入”之语,令传送食物的人下跪前行。《老子》第62章写道:“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这里的坐进,也就是坐行、膝行,都是表示极度恭敬对方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黄帝是传说中的圣王,他在谒见体道之人广成子时是膝行而又再稽首,广成子的尊崇、道的独尊地位不言自明。广成子、伯成子高都是体道者的形象,通过渲染黄帝、禹拜见他们时所执的弟子之礼,暗示出大道的崇高与深奥,师友型的君臣关系变成求道、学道的一种体制。《庄子》书中师友型君臣关系的寓言,采取了二律背反的表现方式:那些君主虽然有权有势,却必须对体道者执弟子之礼;而那些作为师长出现的体道者,罕有身居高位者。《养生主》篇中为文惠君解牛的疱丁,是一位屠夫,他所讲解的养生之道却令文惠君赞叹不已。《徐无鬼》篇写黄帝将前往具茨之山拜谒得道者大隗,结果大隗竟是黄帝等人中途遇见的牧童,是他指示黄帝治天下必须去掉害群之马。最后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其余如轮扁、徐无鬼等形象,也都是居低下之位而负载崇高之道。《庄子》作者有时还故意采用荒诞的笔法,把一些作为国君师长的体道者描写成面目丑陋、形体残缺的畸人,用反常的形象衬托道的异乎寻常。

  《德充符》篇的哀骀它其丑无比,鲁哀公和他相处,感到他强大的人格魅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卫灵公奉为师长的人跛脚、伛背、豁嘴,齐桓公的师长脖子上生有大瘤,这两位君主都认为他们师长的形貌非常令人喜欢,相反,看到形体正常的人却觉得很不舒服。《庄子》师友型君臣关系的寓言,塑造出了一批有异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师长形象,他们不是道貌岸然、庄重高雅,而是以其荒幻和反常而惊世骇俗,是艺术上的一大创造。《庄子》书中师友型君臣关系的寓言,寄托的是排除利欲的人际交往方式。那些体悟道性的人虽然以君主的师长身份出现,但是,他们不怀任何个人企图,对君主无所求,也不以利欲去引诱君主。虽然君主对他们很信任,他们却态度冷漠,不表现出任何喜怒哀乐之情,甚至不辞而别,飘然而去。《德充符》中的哀骀它、《田子方》中的臧丈人,都是在治理一段国家并卓有成效之后泛然而辞,终身无闻。他们是一些奇人,也是超越是非利害之乡的得道者。因此,在这些师长身上见不到寻常师友关系当中表现出的那种脉脉深情,相反,情感因素已经被淡化到极点,他们完全是以方外友的相处方式对待自己的弟子。《庄子》寓言中,君臣之间的师友关系通常是臣为师长,君为弟子,但也有按相反次序编排者。

  《知北游》篇写知问道于黄帝。黄帝的回答,如“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等,均为道家思想,黄帝是道的代言人。这段寓言表现出君为臣师,君是明道知道者。《天运》篇写北门成问乐于黄帝,黄帝发表了大段论乐言谈。最后说:“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以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论乐言论归结于道。由黄帝与其臣属的对答可见,无论君臣,得道知道者即为师长,君臣俱师于道。总之,《庄子》寓言中的君臣关系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为师友型模式,而且大多数归结为以道为师。凡明道体道悟道者,不论他在政治系统中是君或是臣,在道家思想系统中均为师长,政统中的君臣,在道统中为师友。道家崇尚的道高于尘世的君臣,超越了政统的君臣尊卑等级界限,具有本原性不可言说性的道主宰一切。在道统中,实无君臣之别,只有师友关系。

  《庄子》寓言出现的师友型君臣关系的模式,是战国时代尊师风尚的反映。《庄子》寓言有许多历史传说,也有许多战国故事,如果把《庄子》表现师友型君臣关系的寓言和那个时代实际发生的事件相对照,就会看出二者之间明显的差异。《战国策·魏策一》有魏文侯和田子方饮酒称乐的记载: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敬闻命。”在这则故事中,田子方奉劝魏文侯不要沉湎于歌舞娱乐,而要勤于政事。反之,君主如果专注于辨析钟声的协调与否,那么,他对百官任职的具体情况就会一无所知。魏文侯赞同田子方的看法,虚心接受他的批评,二人是师友型关系,但又不失君臣之礼。《庄子·田子方》篇也有魏文侯和田子方交谈的场面。田子方在魏文侯面前极力称赞自己的老师东郭顺子:“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东郭顺子是道家真人,虽有修饰却保自然天真,清高却能容纳外物,显得高深莫测。听过田子方的介绍后,魏文侯恍然大悟,顿开茅塞: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语之曰:“远矣,全德之君子!始吾以圣知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吾闻子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夫魏真为我累耳!”在现实生活中,魏文侯听到田子方的教诲后舍弃声色之乐,勤于政事,一心要把国家治理好。《庄子》寓言中的魏文侯经田子方一番开导,却变得心灰意冷,把魏国视为自己的累赘,再无治国之心,变成了道家的信徒。

  由此可见,《庄子》寓言师友型君臣关系模式虽然来自现实生活,但它的具体内涵却是道家所赋予的,对现实的传说进行了改造。《庄子》一书贯穿着对绝对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高度崇尚精神,倡导泛若不系之舟、游离于现实世界的生存方式,追求在纯粹的精神领域和大宇宙中实现个体绝对自由、无所凭恃、遗世独立,构想通过“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的个体精神修炼,最后进入同于大通的至境,在忘我无我中与大道冥合为一。如此,《庄子》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一切无所求取,因而对于君主在政治上的威势,他能够以自己崇尚的道与之相抗衡,并且以大道反衬政治权势的有限和渺小,在表现君臣关系时选择了师友型模式。《庄子》作者以王者之师友自居,这是战国士人独立自尊心理的反映,但《庄子》寓言中为君师的臣子与现实中为君师的臣子、士人又不尽相同。现实中的为君师友者尚未走出政治的疆界,他们是君主的智囊,为君主如何一统天下或治理一国出谋献策,借君主之力以推行自己的主张。

  《庄子》中为君师友者则不然,他们多是道的传授者,他们不是为君主治天下献智,而是引导君主忘怀天下。《田子方》中魏文侯听罢田子方一席话,感叹“魏真为我累耳”;《山木》中市南宜僚劝鲁侯与道相辅而行;《让王》中子华子以生命重于天下的道理劝昭僖侯,等等。现实中的士人自尊自高心理仍有依附成份在内,需要得到君主的承认,而《庄子》中的君师则彻底冲破依附心理,实现了人格的绝对独立。

  从《庄子》寓言师友型君臣关系表现模式中,既可看出现实的影响,更应看到庄子学派对现实的改造和升华,而这也正是《庄子》一书的独特之处和可贵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