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第一册《劝学》(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答案:用——因为
启示:联想教材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如果平时熟读课文,并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实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根据课文中类似的例句来解释有关实词的含义,找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
2001年第11题:C.使老弱女子乘城
练习:
1、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2、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
3、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五、例题: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势拔五岳掩赤城
启示:联想成语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 1997年全国高考卷第12题, B项“先涕泣不自胜”中的“胜”,解释为“控制”,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联想一些带“胜”的成语。如“喜不自胜”“不胜其烦”“不胜枚举”中的“胜”是“尽”的意思,都不是“控制”的意思,由此可推知“控制”是不正确的。
练习:
1、1997年全国卷:
“善才绳之”
2、1995年全国卷:
“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3、2004年高考辽宁卷:
“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
启示:
结合语境,纵横联系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我们根据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
文段阅读(一)
把“召医而尤其故”译成现代汉语
文段阅读(二)
文段(三)1996年全国试题:
解题技巧]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有两个:“给”和“亟”。
文段阅读(一)
翻译: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曰……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并翻译整个句子:
1、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3、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4、慄深林兮惊层颠
5、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7、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8、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9、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10、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