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2017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要诀:山水田园诗

2017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要诀:山水田园诗

    03-14 12:40:34    浏览次数: 897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2017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要诀:山水田园诗,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构思巧妙,颇为新颖。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一般化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得格外清新优美。这是写景。在写人方面,写一对翁媪,身边有大、中、小三子。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鸟笼,小儿卧剥莲蓬,尤其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把小儿子不懂世事,只是任意地调皮玩耍,溪头卧剥莲蓬吃的神情写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其中的“卧”字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活跃纸上,可谓神来一笔。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素安定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真是诗情画意,清新悦耳。这样的构思,不仅颇为巧妙,而且色彩也显得和谐而鲜明,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诗歌鉴赏3 山水田园诗鉴赏

    一、例析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小结:

    山水——风光优美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情怀

    田园——生活恬然

    二、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四、写景的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五、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