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古诗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古诗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03-14 12:40:34    浏览次数: 631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2017年高考考点讲义全集:古诗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

误例: 
1.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2.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3.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弧比傲比豪迈。
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例2: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习题。[2002北京新考纲模拟试题]
病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孙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省,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牛       (王安石)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
问题: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
答:(1)“病牛”心有不平而无怨尤。
(2)“老牛”在结了债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与淡泊的生活情趣。(或无争无求自足)
(3)“牛”朝暮耕耘全是为了人们的利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决不索取。

例3: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却被弃置不用,以致灰尘积满了战袍,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4: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疏梅”,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疏梅。”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疏梅。”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疏梅。”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这就是古代有关 “炼字”的一段文坛佳话: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一、考点展示:
语言鉴赏要求: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考题设问模式  1、设问型: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探究型: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比较型:给出两种说法,问:你认为哪一种好?
例1, (05年福建卷10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解析:‘ ①“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②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③通过拟人手法,表达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 而“别秋江”则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
炼字型答题分析: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二、答题步骤与分析的着眼切入点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分析的着眼切入点
(1)着眼于修辞 
例2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试分析“近”字的表达效果
解析:①“近”有“主动亲近、接近”之意。(字义)
②在‘清澈平静的江水中,有一轮孤月似乎主动亲近诗人,想慰藉和抚平其寂寞的愁心 。(联想之景)
③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还表现出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意境或情感)

(2)着眼于形象
例3                    绝句二首之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请分析“燃”字的表达作用:  
解析 ①“燃”,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②突出了满山的朵朵鲜花红艳



www.deyou8.com
无比, ③而且也表现出山花随风起伏的动态美,使画面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怡人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例4                   寄水部张员外   白居易
淡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着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①花千片:风吹江水,浪花喷涌,如片片白花。 ②字一行:雁群从青天经过,排成“人”字或“一”字。
试分析“翻”和“点”字的妙处 
解析: ①“翻”,突出白浪翻腾的情景,恰象花儿千片随风飞舞; “点”,表现了碧空高远,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大雁列队飞行,犹似人于青天点上字迹一行。②一“翻”一“点”,不仅体现出景物动态美,而且也表现出诗人难捺的欣喜心情。

例5                   菩萨蛮  李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