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2017科技类文本阅读(语文版高三)

2017科技类文本阅读(语文版高三)

    03-14 12:40:34    浏览次数: 866次    栏目:高考复习资料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2017科技类文本阅读(语文版高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科技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科技类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科技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1.洞悉科技类文本阅读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2.掌握解答科技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第一课时  明确考查内容及考查形式
三个明确:
作为必考阅读的备考,首先必须解决“三个明确”:
 明确考查的文本的类型          明确考查的目标与内容          明确考查的形式与题型
 一、明确阅读文本的类型
 论述类文章和说明类文章。
   论述类文章主要是指两大类:新闻评论(社论、时评、思想评论等)和社会科学论文。
   社会科学论文涉及的面比较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史学、教育学等等方面。
   作为高考阅读的文本材料,社会科学论文更适合于命题,因此会更多选用。比如:
  07年广东卷选用了有关教育方面的社科论文“创新与想象”,文章阐述了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应该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阅读材料大约1500多字。
07年全国课标卷(即海南、宁夏用卷)选用了一篇文学理论方面的文章,文章探讨了“为什么时下出不了伟大的作家——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阅读材料大约800多字。
同样是课标实验区的山东,则选用《“龙城”还是“卢城”》,文章对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进行了考证,属于一篇文学考证类的学术论文。篇幅大约1300多字。
早年全国卷有一篇《铜奔马正名》,是一篇不错的阅读训练材料。文章就中国旅游标志的武威铜马的多种命名展开阐述,对“铜奔马”,尤其对“飞廉铜马”的命名给予否定,并提出了“紫燕骝”、“飞燕骝”的观点。这是一篇论辩性的学术文章。
    与新闻评论相比,社会科学论文的阅读容量更丰富,人文性更强,阅读强度更大,更适合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更得到命题者的青睐。
    同为社会科学论文,除了文本涉及的内容有所不同外,它们的写作思路也不尽相同。比如07年的全国课标卷“为什么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和07年广东卷的“创新与想象”,基本是一般论述类文章的写法。07年山东卷,则是一篇考证类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涉及的信息会更多,头绪会比较纷繁,因此,学生阅读时对其思路的把握会相对难于前两篇。而《铜奔马正名》则是一篇论辩性的文章,文章涉及的信息量更大,头绪更为纷繁复杂,而且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接触相对比较少,因此,这类文章的阅读难度较前两类会更大。07年广州市一模卷《国学谈》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记得当时学生考完后反映是:不知说什么。
    我们有时候在进行阅读训练时,不大讲究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大重视文本类型的选择。殊不知,文本类型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难度与训练的强度。因此,在进行阅读备考前,我们必须对阅读文本的类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我们的训练才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取得更佳的训练效果。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在介绍高考卷选用的阅读材料时,都附带说明所选文本的篇幅(字数)。三份课标卷必考阅读的长度分别是:广东卷1500多字,山东卷1300多字,全国课标卷800多字。我之所以作这样的介绍,是因为,文本篇幅的长短,也与我们的训练用时有关。我们平时的备考训练,应有两个目标,一是质量目标,即答对率、得分率;二是时效、速度目标,即要按时完成。对于高考来说,没有速度的质量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我们平时的阅读训练,不仅要求学生做对,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说明类文章也是传统高考阅读的常见用料,如全国卷的《沙尘暴》,上海卷的《中国剪纸艺术》等(可见07年《广东考试说明》)。
不过,按《课程标准》的理念,文章可分为三大类,即论述类、文学类和实用类。因此,作为必考阅读的文本,似乎论述类更重于说明类。
 二、明确考查的目标与内容
    作为必考阅读,它的能力要求与考点如下:
 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分析综合
1、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明确考查的形式与题型
   07新课标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设题情况是这样:宁夏海南卷、山东卷各设三道题,三道题均为选择题;广东卷共设4道题,其中两道为选择题,两道为简答题。就全国卷来看,07全国卷共出两套,在现代文阅读上,两套均设3道题,3道题亦均为选择题。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08宁夏高考在这一块的考查上就题型设置而言,将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动。因此,我们的复习将把重点放在如何解答选择题上。
                第二课时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掌握“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的应试策略
教学重难点
掌握“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的应试策略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
教学过程
一、考点解说
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
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方法指津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原则
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
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
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
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解释词语的依据。
例1:……当我还不曾和他相识时,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他:“鲁迅多疑。”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总之,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唐弢《琐忆》)
在这段文字中,“议论”是什么意思呢?文中所说“议论”的内容不是事实。接下来引用一个成语并加以分析,再则“不敢去接近他”与上文“总之”领起的句子相对应。据此可知,这里的议论,就是造谣毁谤。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