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古文与文言文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

    11-10 02:33:17    浏览次数: 463次    栏目:古文与文言文

标签:古文与文言文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练习,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语句的翻译(括号内)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对大国都有威慑,常对外国军队侵犯,还有内部饥荒。)
B.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但)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敢讲了。)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治理国家要用礼仪,(可是)他得理不让人,因此笑他。)
D.安见方六七十如一六十而非邦也与?(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就是国家大事呢?)

4、下面是对子路大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原因大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的思想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章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不太谦虚,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动的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

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


www.deyou8.com 3、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

B、是谁之过与 过:过错

C、必为之辞 辞:托辞

D、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服:降服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颠而不扶 B、无乃尔是过与

颠扑不破 问过则喜

神魂颠倒 过而能改

C、固而近于费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固若金汤 疾恶如仇

固守阵地 疾风知劲草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③虎兕出于柙

②固而近于费 ④龟玉毁于椟中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

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②既来之,则安之

A、有陈述能力的人就让他担任官职,不能的,就应辞去。既然来了,就应安下心来。

B、有陈述能力的人就让他担任官职,不能的,就应辞去。让他们来了以后,就使他们生活安定下来。

C、能施展才能的就居其职位,没有才能的就不居其职位。既然来了,就应安下心来。

D、能施展才能的就居其职位,没有才能的就不居其职位。让他们来了以后,就使他们生活安定下来。

5、孔子说:“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弦外之音是( )

A、孔子指出冉有有推脱参与筹谋攻打颛臾的责任的嫌疑。

B、孔子指出冉有与那些口是心非的人有本质的区别。

C、孔子指出冉有提出讨伐颛臾的理由属强词夺理。

D、孔子指出冉有是一个不肯实说要那样做而又偏要编另一套说法的人。

4、勾践灭吴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耻 ③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②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④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②唯君左右之③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④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⑥余何以面目视于天下乎?

A、①④ B、③④ C、②⑤ D、④⑥

3、下列加点的“之”都作助词的一组是( )

①臣闻之 ②何后之有 ③四方之民归之 ④必庙礼之 ⑤时雨既至,必求之 ⑥若水之归下也 ⑦公与之母 ⑧国之孺子之游者



A、①②③ B、 ②⑤⑥ C、②⑥⑧ D、③⑥⑧

4、下列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

A、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B、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C、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D、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5、选出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②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A、 我所想要的不是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想要我的军士齐步向前,齐步后退。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而无羞耻之心;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B、 我所想要的不是一般人的血气之勇,我想要我的军士齐步向前,齐步后退。没发命令就前进,撤退就会感到羞耻;如此以来,则会常受到刑罚。

C、我不想凭自己的匹夫之勇,让军队打进去再退回来。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而无羞耻之心;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D、我不想凭自己的匹夫之勇,让军队打进去再退回来没发命令就前进,撤退就会感到羞耻;如此以来,则会常受到刑罚。


四、文言翻译:

1、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注:失:过失,缺点;则:于 ;止:停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进)

2、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3、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我弗信


上一页  [1] [2]